朝
中
措
(
其
三
)
汤
词
龙
团
分
罢
觉
芳
滋
。
歌
彻
碧
云
词
。
翠
袖
且
留
纤
玉
,
沈
香
载
捧
冰
垍
。
一
声
清
唱
,
半
瓯
轻
啜
,
愁
绪
如
丝
。
记
取
临
分
馀
味
,
图
教
归
后
相
思
。
抒情
写物
写味
思乡
送别
译文
分食完龙团后感到香气四溢。歌唱着碧云之上的歌词。
留下纤细的手腕,她轻挽翠袖,而我则捧着沈香和冰垍。
一声清亮的歌唱后,轻啜一口茶,我的忧愁如同丝线般绵长。
记住我们分别时的余香余味,以此来教育我在你离开后如何思念你。
赏析
这首宋词《朝中措·其三》是程垓所作,描绘了一幅品茗听歌的精致画面。"龙团分罢觉芳滋",开篇即点出主人公品味名贵的龙团茶,感受到其独特的香气和滋味。"歌彻碧云词",歌声悠扬,直抵云霄,渲染了音乐的美妙和氛围的高雅。"翠袖且留纤玉",通过女子的翠绿衣袖和纤细的手指,展现了歌者的娇美与娴雅。"沈香载捧冰垍",进一步描绘了品茗的仪式感,沈香燃烧的香气与冰凉的茶杯形成对比,增添了意境。"一声清唱,半瓯轻啜",细腻地刻画了饮茶听歌的过程,清唱与品茗交织,让人感受到一种闲适与惬意。然而,"愁绪如丝"四字,又透露出词人内心深处的淡淡忧愁。最后两句"记取临分馀味,图教归后相思",表达了词人希望记住此刻的美好,以便在分别后回味,引发无尽的思念。整首词以茶为媒介,借景抒情,情感深沉而富有韵味。
程垓
155首
「」字正伯。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送郑端公
唐·方干
圣主伫知宣室事,岂容才子滞长沙。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骢马将离江浦月,绣衣却照禁中花。应怜寂寞沧洲客,烟汉尘泥相去赊。
巫山一段云(其三)
宋·柳永
清旦朝金母,斜阳醉玉龟。天风摇曳六铢衣。鹤背觉孤危。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茅。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