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声
甘
州
问
东
君
、
既
解
遣
花
开
,
不
合
放
花
飞
。
念
春
风
枝
上
,
一
分
花
减
,
一
半
春
归
。
忍
见
千
红
万
翠
,
容
易
涨
桃
溪
。
花
自
随
流
水
,
无
计
追
随
。
不
忍
凭
高
南
望
,
记
旧
时
行
处
,
芳
意
菲
菲
。
叹
年
来
春
减
,
花
与
故
人
非
。
总
使
、
梁
园
赋
在
,
奈
长
卿
、
老
去
亦
何
为
。
空
搔
首
,
乱
云
堆
里
,
立
尽
斜
晖
。
写景
春天
写花
抒情
怀古
悼亡
惜时
落花
情感
思乡
译文
向东君请问,你既然命令百花开放,为何又任由它们飘散飞走?
看到春风吹拂树枝,花朵逐渐凋零,一半的春天就这样归去了。
怎能忍心看着这千红万紫的景象,轻易地涨满桃花溪呢?
花儿随着流水飘去,无法追赶,无法挽留。
我不忍向南远望,回忆起过去行走的地方,那里曾是芳意菲菲。
感叹岁月流逝,春天减少,花和人都不再是昔日的模样。
纵使梁园的赋还在,可是像司马长卿那样的才子,老了又能做些什么呢?
我空手搔着头,看着乱云堆叠的天空中,孤独地站着直到太阳西沉。
赏析
这首宋词《八声甘州》是程垓所作,表达了对春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开篇以“问东君”起,诗人质疑春神既然已经安排花开,为何又要让花朵飘零。接着,他描绘了春风中花朵凋零,春光消逝的场景,感叹“一分花减,一半春归”,流露出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惋惜。“忍见”两句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伤感,桃花溪水因花瓣飘落而迅速涨满,象征着春天的消逝。接下来,诗人表达出对花朵无法留住春天的无奈,“花自随流水,无计追随”,透露出深深的哀愁。“不忍凭高南望”转而抒发个人情感,回忆过去曾在此地欣赏繁花盛开的美好时光,如今却只剩下“芳意菲菲”的追忆。“叹年来春减,花与故人非”一句,将花与故人并提,暗示人事的变迁,使得春天不再如以往那样繁盛,连同旧日的朋友也已物是人非。最后,诗人借用汉代文学家扬雄(字长卿)的典故,感叹即使有梁园(西汉梁孝王的园林,以文人雅集著称)那样的才情,年华老去也无法挽留春天。他在“空搔首”中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只能在“乱云堆里”独自站立,直至夕阳西下。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春光消逝、岁月无情的深深感慨。
程垓
155首
「」字正伯。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