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写景抒情
读书怀古
哲理
季节
山野之情
怀友之情

译文

松树发出的声音冷峻又清新,能消除我内心积累的情怀。
有些东西看似像难以铲除的杂草,又像无法阻挡的狂风雾霾。
湖海之畔的书信常常滞留,山林之愿也未曾实现。
知音的朋友没有等待我,明月却照在秦淮河上。

赏析

这首诗名为《午坐》,是明代诗人石宝所作。诗中以松韵、清风、湖海、山林、明月等自然景象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理想的追求。首联“松韵洒寒发,清风销积怀”描绘了一幅冬日里松树轻摇,松针洒落,清风吹过,消散心中积郁的画面。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松韵和清风赋予了情感色彩,暗示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某种情绪被自然界的美好所抚慰。颔联“似难芟恶草,无可障狂霾”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挣扎。恶草象征着社会中的种种不公与邪恶,狂霾则是指混乱与动荡的社会环境。这两句诗通过比喻,形象地展现了诗人试图清除社会不公、阻挡社会动荡的努力,但似乎难以实现。颈联“湖海书频滞,山林愿未谐”转而描述了诗人在寻求理想与实现愿望过程中的矛盾与困惑。湖海代表广阔的世界,书频滞意味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山林则是诗人向往的宁静与自由之地,但愿望未能如愿以偿。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个人价值实现的渴望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尾联“知音不相待,明月满秦淮”则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与失落。知音在这里象征理解与支持,明月满秦淮则营造出一种孤独而美丽的意境。诗人似乎在说,即使在如此美好的夜晚,也无人能理解他的心声,表达了深深的孤独感。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挣扎。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情感真挚而动人。

猜您喜欢

寺中偶题
唐·徐夤
听话金仙眉相毫,每来皆得解尘劳。鹤栖云路看方贵,僧倚松门见始高。名利罢烧心内火,雪霜偏垢鬓边毛。银蟾未出金乌在,更上层楼眺海涛。
偈颂七十六首(其二十六)
宋·释师观
年去年来年年事,日来日往日日新。木人抚掌呵呵笑,一段风光画不成。见便见,莫沈吟。楼上已吹新岁角,堂前犹点旧年灯。
再次前韵四首(其三)
宋·苏辙
野鹤应疑凫雁苦,夏虫未惯雪霜寒。隐居颜氏终安巷,垂钓严生自有滩。破宅不归尘可扫,下田初种水应漫。退耕尚作悠悠语,拙宦犹须步步看。
代吴景年次韵净慈寺主僧頔上人二首(其二)
宋·陈著
远公陶陆成千古,谁复相从过虎溪。西隐老师虽有约,北山俗驾似难齐。诗来日午双瞳醒,句出天心万象低。时课家僮修茗供,松风清处坐分题。
风沙诗
明·邓云霄
莽互疑龙战,风沙白日阴。土囊应破裂,地轴恐浮沈。道路无青草,乾坤半绿林。忧时关百虑,造化若为心。
龟堂东窗戏弄笔墨偶得绝句五首(其一)
宋·陆游
身如蚕老已三眠,一茧何妨自裹缠。豆饭藜羹支永日,槿篱竹屋送馀年。
奉呈鼓山云门二老
宋·吕本中
汝水相逢今几年,只今同住海南偏。月明本自无亏缺,山色何尝有变迁。他日会逢昆弟语,一时惊散老狐禅。倘因居士闲开口,却作冲和二月天。
病中杂兴(其一)
宋·高登
溶溶瘴雾暗朝暾,咫尺山关号鬼门。疾病年年不相贷,朱颜凋尽赤心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