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
城
中
元
殽
果
层
层
列
此
筵
,
纸
钱
焚
处
起
云
烟
。
满
城
香
烛
人
依
户
,
一
路
歌
声
月
在
天
。
明
灭
灯
光
随
水
转
,
辉
煌
火
炬
绕
街
旋
。
鬼
馀
争
食
齐
环
向
,
跳
跃
高
台
欲
夺
先
。
节日
地点
写景
秋节
城市
火炬
灯光
译文
第一句“殽果层层列此筵,纸钱焚处起云烟。”翻译为:丰盛的果品层层地摆列在筵席上面,焚烧的纸钱处升腾起云烟。
第二句“满城香烛人依户,一路歌声月在天。”翻译为:全城各处点起香烛,人们围绕着自己的家门,一路上有歌声,明月高悬天际。
第三句“明灭灯光随水转,辉煌火炬绕街旋。”翻译为:灯光随着水流忽明忽暗地闪烁,辉煌的火炬在街道上旋转。
第四句“鬼馀争食齐环向,跳跃高台欲夺先。”翻译为:鬼神留下的食物引来众人争抢,他们环绕着高台跳跃,想要抢先一步得到食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中元节时,人们在兰城庆祝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神秘氛围。首句“殽果层层列此筵”,描绘了宴席上丰盛的食物排列得井然有序,展现出节日的富足与欢乐。接着,“纸钱焚处起云烟”一句,通过焚烧纸钱产生的烟雾,营造出一种祭拜祖先、缅怀逝去亲人的庄重氛围,同时也增添了节日的神秘色彩。“满城香烛人依户,一路歌声月在天”两句,生动地展现了整个城市的热闹景象。家家户户门前摆放着香烛,人们欢声笑语,歌声飘荡在空中,月亮高挂,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人们的笑脸,形成了一幅温馨而祥和的画面。“明灭灯光随水转,辉煌火炬绕街旋”则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美丽景色。灯光在水中摇曳,闪烁不定,与街道上的火炬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动态的美。这种光影交错的效果,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浪漫气息,也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最后,“鬼馀争食齐环向,跳跃高台欲夺先”两句,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描绘了人们在庆祝活动中的一种游戏或表演。通过“鬼馀争食”的场景,既体现了节日的趣味性,又寓意着人们在欢庆中不忘分享与团结的精神。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成功地捕捉了中元节这一传统节日的特色,展现了人们在庆祝活动中所体现出的欢乐、庄重、浪漫以及团结互助的精神风貌。
猜您喜欢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念奴娇·中秋对月,次李汉老韵三阕(其五)十六岁作
明·夏言
隔岁佳期,向此夜、试把金尊斟绿。据我胡床三弄笛,簌簌桂华零粟。光满璚楼,寒生银瓦,是处神仙屋。虚檐影转,坐夜风动庭竹。露华冷浸衣巾,银潢低泻,倒挂长空瀑。何处萧声惊鹤梦,.....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赠人二首(其二)
唐·王建
多在蓬莱少在家,越绯衫上有红霞。朝回不向诸馀处,骑马城西检校花。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鹧鸪天(其二)葭萌驿作
宋·陆游
看尽巴山看蜀山。子规江上过春残。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慵服气,懒烧丹。不妨青鬓戏人间。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
清江图
元·贡性之
江驿背孤城,江流绕舍清。露枰松下弈,驿骑柳边行。帆落晴窗影,钟传雨寺声。堆床馀简帙,列座总耆英。燕语能留客,鸥驯解结盟。诗邮趋堠吏,衙鼓集关兵。薄俸尊仍满,新知盖屡倾。不.....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