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咏物
写果
描述性手法

译文

译文:有一种树木生长在偏远的乡野之地,它生长在万丈高峰之上。
译文:它历经风霜,形态虽显老旧,但依然坚韧不倒。树木在水中洗涤着它的青翠衣裳。
译文:仔细剥开它的树皮,露出的是晶莹剔透的木质,其香气四溢,即使在精雕细琢的器皿中也显得分外耀眼。
译文:不知这种树的果实能否被虫豸所食,但人们食用这种果实却能得到奇妙的效用和方术。

赏析

这首诗以榧为题,描绘了这种生长在险峻山冈上的树木的独特风貌与用途。诗人巧妙地将榧树的生长环境、外观特征以及实用价值融入诗中,展现了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有木出蛮乡,生居万仞冈。” 开篇即点明榧树生长于偏远之地,身处险峻的山峰之上,暗示其坚韧不拔的生命力。这里“蛮乡”指偏远之地,“万仞冈”则强调了榧树生长环境的险恶与高峻。“凌烟图朽质,中水濯青裳。” 描述了榧树虽处于险境,却依然挺拔向上,仿佛要冲破云霄,其树干虽朽,但依然坚韧。同时,也暗示了榧树的木质坚硬,可以抵御风雨侵蚀。“中水濯青裳”则可能暗喻榧树在水中洗涤,保持其青翠的外表,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细剥琼肌莹,香浮雕俎光。” 进一步描绘了榧树果实的珍贵与诱人。通过“琼肌”形容果实的洁白与晶莹剔透,暗示其质地优良;“香浮雕俎光”则表达了榧果的香气四溢,即使在雕刻的盘子上也能散发出光彩,体现了其独特的风味与价值。“尸虫穴何处,食果得奇方。” 最后两句则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探讨了榧树果实对于害虫的防御机制。这里“尸虫”可能是指害虫的尸体,暗示榧树果实内含某种物质,能够驱赶或杀死害虫,保护果实不受侵害。同时,也隐含了利用榧树果实制作美食的方法,体现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智慧利用。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榧树及其果实的生动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与美丽,也蕴含了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以及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考。

猜您喜欢

黄鹤楼仙枣亭联
清·何绍基
千年仙枣不留核;五月落梅犹有花。
病橘
唐·杜甫
群橘少生意,虽多亦奚为。惜哉结实小,酸涩如棠梨。剖之尽蠹虫,采掇爽其宜。纷然不适口,岂只存其皮。萧萧半死叶,未忍别故枝。玄冬霜雪积,况乃回风吹。尝闻蓬莱殿,罗列潇湘姿。此.....
西螺柑七言十六韵
清·施钰
自昔芳名列类函,于今佳果盛传柑。树蕃东土栽无数,种出西螺味更甘。秋后累累垂竹屋,冬来灿灿映烟岚。苞凝晓露金华丽,叶弄轻风翠影参。结实也知头有万,向阳何止寸盈三。皮黄宛似鹅.....
杨梅坞
宋·董嗣杲
仙子遗丹满瑞峰,累累疑与荔枝同。金婆传种移根异,火齐烧空满坞红。鹤顶分丸凝晓露,猩唇结颗缀薰风。曩时若解包茆贡,一骑星驰入汉宫。
咏葡萄
唐·唐彦谦
西园晚霁浮嫩凉,开尊漫摘葡萄尝。满架高撑紫络索,一枝斜亸金琅珰。天风飕飕叶栩栩,蝴蝶声乾作晴雨。神蛟清夜蛰寒潭,万片湿云飞不起。石家美人金谷游,罗帏翠幕珊瑚钩。玉盘新荐入.....
杨梅
宋·释祖可
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价千金。味方河朔葡萄重,色比泸南荔子深。飞艇似闻新入贡,登盘不见旧供吟。诗成欲寄山中友,恐起头陀爱渴心。
昭华曲(其三)
清·项隆锡
洞庭霜后橘林开,百颗从人走索回。金壳玉瓤亲自剖,甘酸尝过始传来。
佛手柑(其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玉盘堆子母,钩带似甘瓜。乱作纤纤笋,全苞一一花。乾时代兰佩,湿处拂霜华。不食因香甚,金钱买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