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
满
荫
子
酬
素
原
先
生
虚
糜
忽
奏
虞
廷
考
,
殿
最
从
将
汉
法
持
。
岂
谓
恩
叨
延
世
泽
,
翻
惭
尘
忝
负
明
时
。
过
庭
祇
望
书
能
读
,
报
国
那
知
孝
可
移
。
我
已
偏
舟
归
海
上
,
逢
人
休
说
有
垂
丝
。
抒情
读书
怀古
思乡
惜时
赞美
译文
虚度光阴,忽然想起虞廷的考试,殿试的等级将按照汉朝的法度来决定。
岂敢说因受恩而延续了家族的荣光,反而感到自己尘世中的地位有愧于这光明的时代。
只希望在庭前教导孩子读书写字,为报效国家我却不知孝道可以转移。
我已经乘着小船归隐到海上,遇到别人时请不要告诉他们我正在垂钓。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一松所作的《秩满荫子酬素原先生》。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朝廷恩典的感激与自责,以及对子女教育和国家报效的期望。首联“虚糜忽奏虞廷考,殿最从将汉法持”描绘了朝廷选拔官员的公正严明,如同古代的虞廷考试一般,体现了汉代选拔官吏的制度。诗人以“虚糜”自谦,表示自己虽有幸被选中,但内心实感惶恐,担心辜负朝廷的信任。颔联“岂谓恩叨延世泽,翻惭尘忝负明时”表达了诗人对朝廷恩赐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能力不足的自责,担心在大好时代未能尽职尽责,辜负了朝廷的期望。颈联“过庭祇望书能读,报国那知孝可移”则转向家庭,表达了诗人希望子女能够读书明理,将来能够为国效力。同时,也暗含了对孝道的理解与传承,认为孝顺不仅是对父母的尊敬,也是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尾联“我已偏舟归海上,逢人休说有垂丝”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表示自己即将离开官场,回到海上生活,不再参与政治事务。同时,也暗示了对后辈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在社会上有所作为,为国家贡献力量。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既展现了诗人对朝廷恩典的感激,又表达了对个人能力的反思,以及对子女教育和国家报效的深切期望。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巫山一段云(其三)
宋·柳永
清旦朝金母,斜阳醉玉龟。天风摇曳六铢衣。鹤背觉孤危。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茅。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