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绿
山水田园
怀旧抒情
读书惜时
自然写景
怀物赞颂
季节
秋季

译文

闲暇时,我如同一处坊局般清冷。这个官职,我反复思考了百遍,熟练得就像书中的内容一样。
起身看到一架紫藤花,珠帘垂挂在屋檐上,发出簌簌的声响。
现在我已经老了,不再有心思去追求功名利禄。
春雨时节,我关上门种菜,不希望人家轻视我种下的竹子。
闲暇时仰俯之间,眼前的画屏弯曲,眼明身健是此生的福气。
在小书房里,有官家书籍和道家经典收藏,我穿着儒服吃着僧人的粥。
秋水一池是何等的世界,更不用说去修饰边幅了。
麦子成熟的时候,天气突然变得清新又湿润。
在长乐门边的芳草路上,这条路延伸到天涯,不像江南的绿色那么浓烈。
我侧卧着手枕着,听着孩子们读书。

赏析

这首词以闲适自得的口吻描绘了一种淡泊官场、享受田园生活的意境。"闲冷如坊局"形象地写出主人公对官场生活的疏离感,他反复思考,觉得官职已成旧识,不再有追求之心。紫藤花下,他选择闭门种菜,对世俗的竹林也不再轻易羡慕,而是悠然自得地欣赏画屏上的曲径。"眼明身健今生福"表达出他对健康和宁静生活的珍视,即使身着儒衣,过着僧人的简单生活,也感到满足。词人感叹秋水澄清又湿润的变化,暗示人生的无常,但他并未过度修饰,保持内心的平和。在长乐门外的芳草路上漫步,他感受到不同于江南的别样绿意,更愿意倾听孩子的读书声,享受天伦之乐。整体来看,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家庭亲情的深深眷恋。樊增祥以清末近现代初的视角,将个人情感与时代变迁巧妙融合,展现出独特的审美情趣。

猜您喜欢

发蒲亭南出米岭
明末清初·彭孙贻
驱车出蒲亭,南行过米岭。崇冈裂赤坂,乱泉鸣素绠。人行万松上,青苍入衣领。天高群象肃,秋近众峰冷。云山洗形役,触物心自警。雨霁啼鹁鸠,晴光跃蚱蜢。行经乱离后,颓屋有残井。阪.....
渔扉
宋·陆游
蜻蜓浦上一渔扉,回首人间万事非。卖药山城携鹤去,看碑野寺策驴归。偶因束带悲腰减,常为梳头感发稀。午睡定知无客搅,曲肱闲看雨霏霏。
青玉案·守岁
宋·薛泳
一盘消夜江南果。吃果看书只清坐。罪过梅花料理我。一年心事,半生牢落,尽向今宵过。此身本是山中个。才出山来便希差。手种青松应是大。缚茅深处,抱琴归去,又是明年话。
答朱元晦
宋·石斗文
病枕经年卧沃洲,满庭枫叶又吟秋。书来如见旧人面,读了还添尘世愁。忧国至今遗白发,穷经空自愧前修。武夷休作相思梦,我已甘心老此丘。
题絜斋丈鸳湖舟隐图十首(其十)
清·丘逢甲
横流满目未能安,持节天南仗汉官。蓑笠烟波渔父梦,不妨聊写画图看。
归至姑苏同会稽陶世和年兄晚酌
明·张弼
夜泊苏台月,微茫晓渡湖。野云将雨合,风力著帆粗。惊喜家山近,翻思客路孤。小铛温竹叶,相对谩歌呼。
次韵答刘梅国
明·黄衷
漓水歌游十载违,停云时望庾关微。季鹰自为秋莼去,子寿真同海燕归。避影有人依夏荫,爱暄无地借冬晖。少陵老向江头卧,犹恋宫恩旧赐衣。
野堂即事
宋·叶茵
纤尘不到芰荷边,好向阑干系小船。得句未工吟竞病,有书可读笑便眠。老于胶扰宁中圣,暂尔萧閒即半仙。人境两忘天地寂,一声柳外咽新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