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
济
行
祠
上
人
栖
息
地
,
况
近
佛
庄
严
。
乱
藓
缄
新
甃
,
閒
花
覆
古
檐
。
浯
山
青
入
眼
,
榕
树
紫
垂
髯
。
独
步
秋
祠
晚
,
云
间
月
一
镰
。
写景
地点
秋景
自然
树木
月夜
译文
这是高僧居住的地方,靠近庄严的佛寺。
杂乱的苔藓封住了新砌的墙洞,闲适的花朵覆盖了古老的屋檐。
青山(可能是指浯山)的青色映入眼帘,榕树的紫色胡须垂下。
独自在秋天的庙宇中漫步至晚,只见云间挂着一弯明月,犹如一把镰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宁静的佛教栖息之地,环境优美,自然景观与宗教氛围交融。"上人栖息地"表明这是高僧修行之所,"况近佛庄严"则强调了这里庄严肃穆的佛教气氛。接着两句"乱藓缄新甃,閒花覆古檐"形象生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地面上的青苔、老树上垂下的紫色花朵,以及古旧的屋檐下繁茂的花草,展现了一个时间流逝却依然美丽的地方。接下来的两句"浯山青入眼,榕树紫垂髯"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仙境般的景象。浯山的翠绿色彩宛如进入诗人的视线,而榕树之下的紫花如老者长髯般垂挂。最后两句"独步秋祠晚,云间月一镰"则表达了诗人在这个地方独自漫步至傍晚时分的感受。秋天的祭坛(祠)显得宁静而孤独,而那轮明月则似乎被云层割裂,如同挂着的一把刀刃,增添了一丝神秘与寂寞。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宗教氛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寄托之地的向往,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所获得的心灵平静。
猜您喜欢
夜宿三台东杨炼师
明·刘崧
三台山祀净明君,香火新从葛井分。案上道书秋后写,空中仙乐夜深闻。星垂天近连青野,雨过山空起白云。更有雷坛人不到,十年珠树鹤成群。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青鸟泉
唐·张乔
祗此沉仙翼,瑶池似不遥。有声悬翠壁,无势下丹霄。净濑烟霞古,寒原草木凋。山河几更变,幽咽到唐朝。
访益上人兰若
宋·严羽
独寻青莲宇,行过白沙滩。一径入松雪,数峰生暮寒。山僧喜客至,林阁供人看。吟罢拂衣去,钟声云外残。
天界寺
明·蔡羽
秋晨慕虚览,梵宇谢埃郁。前垄未及逾,中林庶款述。入门蹑飕岩,循隩多扃坰。紫院阴霞兴,瑶阶锦苔出。问柏知僧年,藉花荫佛日。昼憩夕忘返,神恬形寡役。忏往坐独冥,玩空尘徐拂。终.....
夜泊巴陵诗
南北朝·朱超
月夜三江静,云雾四边收。淤泥不通挽,寒浦劣容舟。回风折长草,轻冰断细流。古村空列树,荒戍久无楼。
中秋西桥饮酒和卢申之韵
宋·赵肃远
翠蘋风起落残红,秋月正圆秋气中。但怪肩吾轮桂长,未容文举酒樽空。帆归南浦潮回北,人散西桥斗转东。乌鹊高飞惊远目,误疑天际有来鸿。
辽城望月
隋末唐初·李世民
玄兔月初明,澄辉照辽碣。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临城却影散,带晕重围结。驻跸俯九都,停观妖氛灭。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