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调
歌
头
(
其
四
)
送
周
元
特
汉
代
李
元
礼
,
江
左
管
夷
吾
。
英
姿
雅
望
,
凛
凛
玉
立
冠
中
都
。
礧
磈
胸
中
千
丈
,
不
肯
低
回
青
禁
,
引
去
卧
江
湖
。
更
学
鸱
夷
子
,
一
舸
下
东
吴
。
送
公
别
,
杯
酒
尽
,
少
踌
躇
。
旧
棠
阴
下
,
几
人
临
路
拥
行
车
。
归
近
云
天
尺
五
,
梦
想
经
纶
贤
业
,
谈
笑
取
单
于
。
为
问
苕
溪
水
,
留
得
此
翁
无
。
离别
送别
怀古
赞美
豪放
山水
写人
译文
汉代的李元礼,与江左的管夷吾(即管仲)相提并论。
他英姿勃发,举止优雅,气度威严,犹如玉树临风般地矗立在京都之中。
他内心坚毅,志向远大,不愿在朝廷中屈就低职,宁愿离开去江湖间自由游历。
他还要效仿鸱夷子皮囊装酒的故事,乘一叶扁舟游历至东吴。送别时,杯酒尽饮,稍作踌躇。
在旧时棠树荫下,有多少人临路为他送行,车辆络绎不绝。
归隐后他仍心怀壮志,渴望经纶天下之事,有朝一日能够谈笑间消灭敌人。
请问苕溪的水啊,你是否留住了这位老人的足迹呢?
赏析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毛滂的《水调歌头·送周元特》,其中表现了送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和对友人的深切祝愿。开篇“汉代李元礼,江左管夷吾”两句,即点明送别对象的高贵身份,将其比作历史上的名臣,以示敬仰。“英姿雅望,凛凛玉立冠中都”一句,则形象地描绘出周元特的风采和气质。"礧磈胸中千丈,不肯低回青禁,引去卧江湖"表达了送别者对友人胸怀壮志、不屑与庸俗为伍的心情,以及对其未来远大志向的预祝。“更学鸱夷子,一舸下东吴”句中,“鸱夷子”是历史上的隐逸之士,通过比喻送别者如同古人一般追求高洁和自由。"送公别,杯酒尽,少踌躇"则表达了临别时的不舍与犹豫。“旧棠阴下,几人临路拥行车”一句,描绘出送别时的情景,人们聚集在树荫下,为周元特送别。"归近云天尺五,梦想经纶贤业,谈笑取单于"则是送别者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希望其能够顺利返回,并且在仕途上有所成就。最后,“为问苕溪水,留得此翁无”一句,是词人表达自己对于周元特离去的惆怅之情,以及对这份友谊难以忘怀的心境。整首词通过送别的情景和词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美好祝愿的主题。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送郑端公
唐·方干
圣主伫知宣室事,岂容才子滞长沙。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骢马将离江浦月,绣衣却照禁中花。应怜寂寞沧洲客,烟汉尘泥相去赊。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巫山一段云(其三)
宋·柳永
清旦朝金母,斜阳醉玉龟。天风摇曳六铢衣。鹤背觉孤危。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茅。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