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
上
曲
八
首
(
其
四
)
宣
府
疾
风
冲
起
马
毛
乾
,
万
壑
千
峰
锁
塞
垣
。
信
是
上
都
堪
避
暑
,
由
来
六
月
铁
衣
寒
。
边塞
写景
战争
夏季
咏物
译文
疾风使马儿扬起阵阵尘土,万壑千峰环抱着边塞的营垒。
确实是因为这里是都城之上有避暑的佳处,以至于六月的时候战士们仍穿着铁衣感到寒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与独特的气候特点,展现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深刻洞察和独特感受。首句“疾风冲起马毛乾”,以疾风突起,马毛被吹干的形象,生动地勾勒出边塞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疾风不仅吹动了马毛,也吹动了读者的心弦,让人感受到边塞的凛冽与艰苦。次句“万壑千峰锁塞垣”,通过“万壑千峰”这一壮阔的景象,展现了边塞地区的雄伟与险峻,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挑战与壮美的世界。这里的“锁塞垣”形象地描绘了山峦重重,阻隔了外界的景象,既体现了边塞的地理特征,也暗示了边防的重要性。第三句“信是上都堪避暑”,转而描述了边塞虽地处偏远,但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夏季反而成为避暑的好去处。这既是对边塞自然环境的一种赞美,也是对边疆生活的一种独特理解,揭示了边塞与内地在气候上的差异,以及边疆地区在特定季节的宜人之处。最后一句“由来六月铁衣寒”,则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边塞的气候特点。虽然夏季可以避暑,但边防战士依然需要穿着厚重的铁衣,面对寒冷的天气。这句话既是对边防生活艰辛的写照,也是对边疆战士们坚韧不拔精神的颂扬。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的自然景观、气候特点以及边防生活,展现了边疆的独特魅力和边疆战士的英勇与奉献。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登城二首(其二)
宋·张耒
绿野望不极,登临引兴长。凭高延泽国,搔首对风光。乍出莺贪柳,新归燕拣梁。欣欣物华好,吾亦引清觞。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