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石
山
(
其
一
)
赏
遍
他
山
到
此
山
,
始
知
仙
境
异
人
寰
。
岩
前
羽
客
寻
黄
鹤
,
涧
下
樵
人
放
白
鹇
。
路
入
洞
门
纡
五
锁
,
云
盘
石
径
叠
三
关
。
窑
间
犹
有
仙
翁
灶
,
忆
昔
丹
成
炼
九
还
。
写景
山水
咏物
怀古
写山
赞美
名胜
地点
白石山
情感
怀旧
译文
我游览了众多的名山之后,来到了这里,才知道传说中的仙境与众不同,完全不同于人间。
在岩石前面,修道者寻找着神异的黄鹤,在山谷的溪流旁,砍柴人放养着白鹇(一种鸟)。
道路进入洞穴,曲折穿过五道锁门,云雾缭绕的石径上层层叠叠有如三关之险。
炼丹的窑炉中还保留着仙翁炼九转金丹的灶火痕迹,回忆过去那炼制九转金丹的岁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白石山的壮丽景色与神秘氛围,诗人周邠以细腻的笔触,将白石山的自然景观与传说中的仙境巧妙融合,展现出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卷。首句“赏遍他山到此山”,诗人先以对比手法,强调自己对白石山的特别关注与喜爱,暗示此处的美景与众不同。接着“始知仙境异人寰”一句,直接点明白石山的非凡之处,仿佛是人间难得一见的仙境,与外界形成鲜明对比。“岩前羽客寻黄鹤,涧下樵人放白鹇”两句,通过具体场景的描绘,展现了白石山的自然生态与人文气息。岩前的羽客(道士)寻找传说中的黄鹤,象征着对神秘与未知的探索;涧下的樵人放飞白鹇,展现了一种和谐共生的自然状态。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生动的画面,也蕴含了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路入洞门纡五锁,云盘石径叠三关”则进一步展示了白石山的险峻与神秘。蜿蜒曲折的山路,层层叠叠的石径,以及需要解开的五重锁、三重关卡,都增加了探索的难度与趣味性,同时也暗示了通往仙境的不易与珍贵。最后,“窑间犹有仙翁灶,忆昔丹成炼九还”两句,将主题推向高潮。窑间留下的仙翁灶,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白石山与仙界的联系纽带。诗人通过回忆昔日仙翁炼丹的过程,表达了对仙人智慧与长生不老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白石山独特景致的描绘,以及对仙人生活与传说的想象,营造出一种既现实又超脱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周邠
19首
仁宗嘉祐八年进士。神宗元丰中为溧水令,官至朝请大夫、轻车都尉。苏轼多与酬唱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