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咏物
山水
抒情
赞美
咏松
松树
负苓子
场景
空谷

译文

译文:一棵孤松多么挺拔,独自生长在岩石的角落。
译文:低头可以看到深远的溪流,抬头仰望山峦则显得郁郁葱葱、高耸入云。
译文:这些高峻的山峦无法攀登,让人忧心忡忡,不知如何是好。
译文:空旷的山谷中没有了回声,砍伐檀木的声音却留下了古老的歌曲。
译文:只有背着苓草的人,才会在千年之后再次来到这里。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顾清的《松岩》描绘了一棵孤独挺立在岩石山崖间的松树,其形象高耸入云,令人仰望。松树生长在深邃的峡谷之中,下方是千仞深渊,上方则是郁郁葱葱的崇山峻岭,显得巍峨险峻,难以攀登。诗中流露出对这孤松坚韧不拔精神的赞叹,同时也暗示了人世间的艰难与寂寞。"空谷无馀音,伐檀有遗歌",诗人借山谷的寂静和伐木者的歌声,寓言了世事变迁,唯有松树依然留存,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最后两句"惟应负苓子,千载重来过",表达了诗人期待在未来某个千载难逢的时刻,能有像负苓子(一种植物,象征坚韧)一样的人物再次来访,感受这份松岩的孤寂与坚韧。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松树为载体,寄寓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对坚韧品格的赞美,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意味。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驻跸圣因行宫
清·爱新觉罗·弘历
问俗重临明圣湖,白沙堤上果清殊。高峰南北呈双髻,行馆招提别一区。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民心乐处吾同乐,艳舞清歌亦底须。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虎岩听竹
清·陈玉衡
虎岩名胜本天开,谁种琅玕引我来。为爱谈禅参玉版,却教送韵出花台。声疑风雨秋将半,梦到潇湘冷作回。惟有山僧饶雅趣,伴君洒落绝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