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画
城
中
车
马
多
如
云
,
林
下
相
逢
无
一
人
。
城
中
甲
第
十
万
户
,
林
下
草
堂
空
四
邻
。
胡
为
奔
走
上
城
市
,
归
来
两
袖
飞
黄
尘
。
高
堂
素
壁
忽
见
画
,
使
我
顿
觉
清
心
神
。
何
时
此
地
一
相
就
,
坐
席
甘
与
渔
樵
分
。
借
君
清
涧
濯
双
足
,
借
君
松
枝
悬
角
巾
。
更
须
长
揖
谢
轩
冕
,
相
期
岁
晚
终
吾
身
。
写景
抒情
友情
自然山水
人生哲理
地点
秋冬景色
松鹤同在
志趣和决心
具体来说:
译文
城市中车马众多如云雾,林下相逢却无一人相陪。
城里有十万户人家,林下的草堂四周却空无一人。
为什么奔走于喧嚣的市集之上,归来时双袖飘扬满载黄尘。
高堂素壁突然出现画作,让我顿时觉得心神清爽。
什么时候能在这里相聚,坐在席上与渔人和樵夫分享心情。
希望借你的清涧洗去双足的尘土,借你的松枝挂起我的头巾。
我还需要向权贵们行礼告别,期待在未来的岁月里与你共度余生。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贡性之的《题画》诗,描绘了一幅鲜明对比的场景:城市与自然、喧嚣与宁静、繁华与简朴之间的冲突与和谐。诗中以“城中车马多如云”开篇,形象地勾勒出城市的热闹与繁忙,紧接着“林下相逢无一人”则转而描绘出林间幽静与孤独的景象,形成强烈的反差。“城中甲第十万户,林下草堂空四邻”进一步强调了城市与乡村的截然不同,前者是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的繁华之地,后者则是远离尘嚣、静谧安详的世外桃源。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城市生活的厌倦。“胡为奔走上城市,归来两袖飞黄尘”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城市生活压力和忙碌的不满,以及渴望逃离回到自然怀抱的心愿。“高堂素壁忽见画,使我顿觉清心神”则通过一幅画作,让诗人仿佛置身于清新的自然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最后,“何时此地一相就,坐席甘与渔樵分”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一天能真正融入自然,与渔夫樵子为伍,过上简单自在的生活的愿望。“借君清涧濯双足,借君松枝悬角巾”更是具体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田园生活情景,充满了诗意和浪漫色彩。“更须长揖谢轩冕,相期岁晚终吾身”则是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彻底告别,对晚年回归自然生活的坚定决心。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元代文人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对自然美的崇尚。
猜您喜欢
腊月回杭州次龚孝廉送梓材诗韵留别东阳诸君(其二)
清·许传霈
人誇小邹鲁,此地快遨游。家国承遗泽,馨香报晚秋。洞花春雨足,山树白云留。袖得新图卷,吾怀往事悠。
胡枢横山堂(其三)
宋·葛立方
朱甍碧瓦市廛远,绕舍泉啼山复横。胜处争长浑仆妾,乱来有此几公卿。巳公茅屋实父子,裴氏午桥真弟兄。竟日倚栏天外眼,世间轩冕一毫轻。
赠从善上人
宋·徐照
骨气清泠无片尘,即应僧可是前身。诗因缘解堪呈佛,棋与禅通可悟人。扫地就凉松日少,煮茶消困石泉新。不能来住城中寺,去买青山约我邻。
次韵傅丈见寄(其一)
宋·朱翌
到处能行到处藏,饭馀挂钵解茶囊。不缘头上五分白,始与人间万事忘。一介远劳询近日,十年如此住南荒。只今已是交游绝,不问比邻不择乡。
吊陈寿夫
明·殷奎
去年此日昆山县,射圃亭中开小宴。寿夫送我上南京,把酒题诗苦相劝。酒酌碧筒对花饮,诗题素壁成吾谶。谁知岁月才一周,两人生死不相侔。我行万里生如寄,君得一官死如戏。人生变故不.....
南州
宋·晁公溯
久矣吾人愧白鸥,尘埃无路入南州。愁横蜀岭何年断,梦绕吴江尽日流。病骨本无轩冕相,微官端为稻粱谋。与君共约东归日,江总还家要黑头。
次韵九日寄史推
宋末元初·牟巘
弁有山兮水有湄,登临舍此复何之。发疏帽脱狂嘲后,雁过江涵感慨时。盛府主宾俱好事,满城风雨苦吟诗。人生自可行乐耳,剑首功名但一吹。
寄昭庆阇黎
宋·沈辽
二年客江汉,不知春与秋。东来望吴越,历记昔时游。萧山江水西,万屋白云迷。地势既洒落,家家临水堤。中有一大士,法与天台齐。至行通神明,多果无阶梯。吾昔屡入室,遂能离筌蹄。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