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
写景
山水
送别
赞美
地点
成都
励志

译文

蜀地的大山间开辟出大江的道路,汹涌的江水喷涌而出,如箭一般冲击着荆口的江岸。
山势排列,巨石翻滚,从万里之外涌来,瞿塘峡畔的冬天仿佛听到了雷霆的怒吼。
一叶孤舟在云雾中缥缈穿行,滟滪堆矗立在瞿塘峡的东面。
轻柔的风儿推动着帆船,无需人力挽拉纤绳,一日之间便能飞越过峨眉山峰。
男儿生来就应该游历万里山河,怎么能局促在闺房里,过那狭窄的生活呢?
你没有看到司马迁的足迹遍布天下各地吗?他至今的文采仍然如江河般流淌不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蜀地壮丽的自然景观和诗人对自由与远行的向往之情。开篇以“蜀山中开大江走”起笔,生动展现了蜀地山川的雄伟与江水的奔腾不息,接着“洪波喷箭射荆口”一句,进一步渲染了江面波涛汹涌的气势。随后,“排山转石万里来,瞿塘腊月闻雷吼”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出江水冲撞山石、发出震耳欲聋声响的壮观景象。“孤舟窈窕穿云中,滟滪乃在瞿塘东”则将视角转向江上航行的船只,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相结合,展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勇敢。最后,“轻风送帆无挽力,一日飞过峨眉峰”一句,以轻盈之笔描绘出帆船借助风力迅速穿越山水的场景,既体现了自然之力的神奇,也寓意着人生旅途中的速度与效率。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借古人的事迹(“君不见子长足迹天下多,至今文彩流江河”)表达了对自由探索精神的赞美,以及对自身未能像古人那样广泛游历的感慨。通过对比,诗人抒发了对广阔世界的好奇与向往,以及对束缚于狭小空间的不满,体现了其追求自由、渴望见识更多世界的内心世界。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蜀地的自然风光,还蕴含了诗人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以及对个人命运与时代局限的思考,展现了明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风貌。

左国玑

67首
[明]字舜齐,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嘉靖(一五二二至一五六六)中举于乡。性嗜酒,作诗赋古文,出语辄惊人。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