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春天
怀古
闺怨
情感
离别
写花
桃花
落花
泪痕
相思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春怨》,它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象和人物的情感,表达了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切思念。"金鸭香消欲断魂,梨花春雨掩重门。" 这两句诗描写了一种春意盎然却又萧瑟凄凉的氛围。金鸭香消,暗示着美好事物的逝去和心中的哀伤;梨花春雨,则是典型的春天景象,但这里它被用来形容一种隔绝和封锁之感,门外的春雨似乎也带上了某种寂寞。"欲知别后相思意,回看罗衣积泪痕。" 这两句诗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切思念。罗衣上的泪痕,是心中思念的物证,每一次回望都能感受到那份无法言说的相思之情。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哀愁,以及对于远方亲人或恋人的深切思念。戴叔伦在这里展现了自己精湛的情感表达和细腻的心境刻画,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春天景色的描绘,更是一幅动人心弦的情感写照。

戴叔伦

270首
戴叔伦(约732——约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今存诗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细辨伪。唐代诗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猜您喜欢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金陵览旧
明·蒋山卿
小饮东山忆谢公,傲然携妓醉春风。即今桃李花间月,照入游人尊酒中。
哭雪湖四首(其三)
明·谢迁
西江桃李满门墙,香社归来鬓未霜。雅志可能随俗改,閒情祗为作诗忙。苦吟身与春光去,惇德门延世泽长。也欲招魂歌楚些,临风呜咽不成章。
春归怨·越调
宋·周端臣
问春为谁来、为谁去,匆匆太速。流水落花,夕阳芳草,此恨年年相触。细履名园,闲看嘉树,蔼翠阴成簇。争知也被韶华,换却诗人鬓边绿。小花深院静,旋引清尊,自歌新曲。燕子不归来,.....
春日
清·卢德仪
绣包无事且徘徊,庭院沈沈长绿苔。一桁垂帘春昼永,桃花如雪燕飞来。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
丑奴儿·春情
清·沈榛
芳菲落尽春将暮,片片飞红。穿透帘栊。几度莺声向晓风。雕栏徒倚情无极,睡眼朦胧。暗锁眉峰。撩乱晴丝拂槛慵。
孤鸾·闺忆
清·佟世南
孤鸾惊见。叹黛妒愁眉,粉悲瘦面。凝立墙头,分付一年春怨。懊恨东君相促,把韶华、尽归莺燕。况复轻帆别后,有许多肠断。更那堪芳信天涯远。纵梦到江南,一霎还转。淮水春来涨,抵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