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
访
写景
写山
情感
怀古
写水
登楼望月
季节
秋天
咏物
月亮
抒情
送别

译文

陌上吹来阵阵凉风,槐树的叶子在风中凋落。夕阳余晖洒下,清冷的露水打湿了寒冷的枝条。
登上高楼远望,月亮高悬楚山之上,显得格外遥远。月光洒落在南楼之上,山影在远方显得格外遥远。
我的心随着情人走向皇宫(凤阙),目光随着向北的阳雁飞向天际的烟霄。
轩辕黄帝不会看重那些没有名气的人,但在这地方,我还可以寻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寂寞的慰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末或冬初的景象,风景中带有一丝萧瑟与凉意。"陌上凉风槐叶凋"一句,以"陌"字开篇,营造了一种边远而寂静的氛围,同时"槐叶凋"则是秋冬之交常见的情景,表现出季节的更迁和自然界的衰败。紧接着"夕阳清露湿寒条"一句,则用鲜明的笔触勾勒出了傍晚时分,阳光与露水共存的冷清画面。接下来的两句"登楼望月楚山迥,月到南楼山独遥",诗人登上高楼,对着远处楚山的轮廓和月亮的情景进行描绘。这里的"楚山迥"与"山独遥"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透露出诗人心中的一份孤独与超脱。下面的两句"心送情人趋凤阙,目随阳雁极烟霄"则转向了对远方亲人或知己的情感寄托。"趋凤阙"和"极烟霄"都用了强烈的动态词汇,表达了一种无限延伸的情感与视线,使得情感的传递和目光的追随都显得格外深远。最后两句"轩辕不重无名客,此地还能访寂寥"中,诗人以古代圣贤轩辕黄帝自比,表达了自己虽然默默无闻,但依然能够在这片土地上寻找到心灵的宁静和精神的寄托。这里的"此地"与"寂寥"更深化了诗人对现实的感慨和内心世界的独白。整首诗语言洗练,意境清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个人名声与世俗价值观的超然态度。

戴叔伦

270首
戴叔伦(约732——约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今存诗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细辨伪。唐代诗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旅舍
宋·陆游
寺钟吹动四山昏,系缆来投江上村。木落不妨生意足,水归犹有涨痕存。炉红手暖书差健,鼎沸汤深酒易温。勿为无年忧寇窃,狺狺小犬护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