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
鸿
秋日写景
怀古抒情
地点
秋节情感

译文

西风萧瑟,五城秋意浓,我望着遥远的秦关,回想起过去的游历。
自从宫墙内砖石间的日影渐渐消失,我至今仍怀念那仙境般的官署,想象着那里的风流往事。
大雁飞回上苑,带来了重要的书信,月落枫林之中,我的梦中也充满了忧愁。
听说龙门和太华山相连,但谁又能像李膺那样拥有航行的大船呢?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的《秋日答李本宁太史秦中四首(其一)》。诗中描绘了秋日西风中的秦地景象,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感慨。首句“西风萧索五城秋”以萧瑟的西风和秋天的景色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氛围。接着,“望断秦关感旧游”一句,诗人遥望秦地,心中涌起对往昔游历的回忆,流露出深深的怀旧之情。“一自宫砖虚日影”描述的是时间的流逝,昔日的辉煌已成过往,宫殿的砖石上空无一物,只有日影在虚空中留下痕迹,象征着历史的变迁和时光的无情。“至今仙署想风流”则表达了对过去繁华景象的怀念,即使现在只剩下想象,但那份风雅与豪情依然令人向往。“鸿归上苑书重到,月落枫林梦亦愁”两句,通过鸿雁回归上苑和月落枫林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寂寥与哀愁。鸿雁的归来象征着季节的更替,而月落枫林则暗示着夜晚的来临,引发诗人内心的愁绪。最后,“闻道龙门连太华,何人得并李膺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疑问。诗人听说龙门与太华山相连,却不知谁能像李膺那样乘舟前往,既是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也是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未来未知世界的思考,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于慎行

1364首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猜您喜欢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峡州东山
宋·陆游
十年不踏东山路,今日重为放浪行。老矣判无黄鹄举,归哉惟有白鸥盟。新秧刺水农家乐,修竹环溪客眼明。已驾巾车仍小驻,绿萝亭下听莺声。
幽栖
明·顾猷
四十为渔长水西,汀兰沙鸟共幽栖。雨馀篱落经蛛网,风静檐牙上燕泥。欲醉且图元亮酒,长贫一任少陵妻。苔矶倦倚还持钓,莫管柴门日色低。
出游
宋·陆游
举世谁能伴我闲,出游随处一开颜。系船扛鼎将军庙,秣蹇流觞内史山。小市况经摇落后,高城回望莽苍间。归来灯火湖塘晚,指点柴门未上关。
秋日感怀
清·洪繻
夙愿乘风出请缨,江山何处卓龙旌。晾鹰辽塞云无色,饮马长城水有声。安得楼兰惊介子,可怜海岛遁逢萌。霜天灯下萧条坐,万卷当前气不平。西风簌簌奈吾何,阅尽惊波又逝波。鲲背千年沉.....
题万佛堂壁(其一)
明·贺钦
峭壁镵成万佛身,招提开创几千春。行童不识寻幽客,误作恭禅问法人。
孟夫子生生亭赋
唐·卢仝
玉川子沿孟冬之寒流兮,辍棹上登生生亭。夫子何之兮,面逐云没兮南行。百川注海而心不写兮,落日千里凝寒精。予日衰期人生之世斯已矣,爰为今日犹犹岐路之心生。悲夫!南国风涛,鱼龙.....
江上答崔宣城
唐·李白
太华三芙蓉,明星玉女峰。寻仙下西岳,陶令忽相逢。问我将何事,湍波历几重。貂裘非季子,鹤氅似王恭。谬忝燕台召,而陪郭隗踪。水流知入海,云去或从龙。树绕芦洲月,山鸣鹊镇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