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山水
咏物
怀古
抒情
写景
赞美
情感
写竹
写杖

译文

你看不到潇湘烟雨的树林吗?上面有湘妃留下的双泪痕。
苍梧山高耸入云,湘水深又深,风波万古令人愁。
你看不到嶰谷的雌雄管吗?伶伦吹奏时宫徵音调混乱。
洞庭帝乐长久未呈现,月冷江空无伴侣。
哪能像你那样生在沧海西边,在石头上扎根不沾泥呢?
下方靠近千仞鼋鼍的洞窟,上方有五色凤凰栖息。
高明的工匠看到它都惊叹其奇绝,用刀裁剪后剥去其青虬的血迹。
它的影子与明月相伴成三人,身形瘦削比苍藤还要九节。
它可以随处被提携在手,在江南江北都能快速飞行。
比往常的日子更加倚仗它与你同行,不再担忧世间道路崎岖难行。
观赏者们在丝都观里欣赏花朵,相伴着朝天空游走于紫陌之上。
它的前身原来是葛陂的龙,变化时需要防备风雨带来的黑暗。

赏析

这首诗《桃竹杖》由明代诗人许炯所作,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桃竹杖的独特魅力与寓意。诗中首先以“君不见”引出对潇湘烟雨、苍梧山、湘妃泪痕以及洞庭湖的自然景观的联想,营造了一种悲凉而深远的意境。接着,诗人巧妙地将桃竹杖与嶰谷雌雄管、伶伦吹奏的宫徵音乐相联系,进一步丰富了桃竹杖的象征意义,暗示其蕴含着古老文化的韵味和神秘力量。随后,诗人通过“岂若”转折,将视角转向桃竹杖的主人——一位生于沧海之西、根植于石上、不屈于泥泞的自由之士。这一形象不仅体现了桃竹杖的坚韧与独立,也暗喻了诗人的理想人格和追求自由的精神。接下来,诗人详细描绘了桃竹杖的制作工艺与美学价值,强调其“奇绝”的特点,以及与明月、苍藤的和谐共生,展现出桃竹杖的自然之美与内在精神的统一。最后,诗人以“丝都观里看花客,相伴朝天游紫陌”描绘了桃竹杖作为伴侣陪伴主人游历天下的场景,进一步强化了其作为理想之物的象征意义。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不仅赞美了桃竹杖的外在美与内在价值,更寄托了诗人对于自由、理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