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史
(
其
十
二
)
革
心
舞
干
羽
,
革
面
血
标
杵
。
汉
武
勤
远
略
,
八
荒
无
宁
处
。
郊
祀
歌
天
马
,
祖
祢
诧
宫
吕
。
夺
我
燕
支
山
,
庸
有
利
乎
女
。
夜
郎
贾
蒟
酱
,
间
使
出
深
阻
。
靡
敝
忧
鬼
神
,
四
庙
无
余
祜
。
轮
台
下
尺
书
,
不
者
亡
秦
绪
。
终
汉
无
外
扰
,
尚
论
所
节
取
。
无
德
易
以
亡
,
圣
言
久
沦
胥
。
怀古
历史
抒情
哲理
政治
赞美
边塞
战争
历史人物
译文
变革传统心存忠心,通过礼仪之舞和旗帜表达出来。政治的改变引发了新的面貌,而牺牲和决心则体现在武器和工具上。
汉武帝勤奋有远见,他的统治使天下八方无安宁之地。
郊外祭祀之歌,歌唱天马之美;祖辈们赞叹宫廷音乐的魅力。
燕支山被夺走,对我方来说,又有什么利益与女人相关呢?
夜晚,郎官带着蒟酱等商品去进行贸易,通过艰难险阻的通道进行外交使者间的往来。
世事衰败,人民忧虑鬼神之事,但四庙的庇佑却逐渐消逝。
在轮台(古代西域一地名)书写的一封信(可能是战书或谴责书),可能因疏忽而导致秦国走向灭亡的结局。
汉朝最终没有外来的侵扰,这仍是我们所学习的榜样。
没有道德就容易灭亡,圣人的言辞也长久地被埋没和遗忘。
赏析
这首清代诗人殷岳的《读史(其十二)》以历史为背景,通过描绘汉武帝时期的军事扩张和边疆争夺,展现了帝王的雄心与战争的残酷。"革心舞干羽,革面血标杵"形象地刻画了武力征服的决心,"汉武勤远略"点明了主题。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汉武帝祭祀天地,祈求胜利,以及对领土的渴望,如"夺我燕支山"。诗中提到的"夜郎贾蒟酱"暗指偏远地区的贡品,"靡敝忧鬼神"则揭示了战争带来的民生凋敝和对神灵的敬畏。"四庙无余祜"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轮台下尺书"引用了汉武帝的决策,若不顺从将导致严重后果。最后,诗人总结说汉朝虽未再受外部侵扰,但历史教训告诉我们,无德的统治者容易导致灭亡,"无德易以亡,圣言久沦胥"是对历史沉痛的反思。整体上,这首诗以历史叙事的方式,寓言般地揭示了权力、战争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
猜您喜欢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江行吊宋齐邱
宋·辛弃疾
尝笑韩非死说难,先生事业最相关。能令父子君臣际,常在干戈揖逊间。秋浦山高明月在,丹阳人去晚风闲。可怜千古长江水,不与渠侬洗厚颜。
紫岩刘公参赞留务贺赠
明·严嵩
玉堂延阁旧儒仙,华省三台次第迁。待入凤池司帝制,暂持龙节掌兵权。寰区人物甄陶内,建业山河控制前。共道全才齐吉甫,早闻功德格皇天。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谒夫子庙
清·顾炎武
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车服先公制,威仪弟子修。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谋。老桧当庭发,清洙绕墓流。一.....
江上逢史馆李学士
唐·韦庄
前年分袂陕城西,醉凭征轩日欲低。去浪指期鱼必变,出门回首马空嘶。关河自此为征垒,城阙于今陷战鼙。谁谓世途陵是谷,燕来还识旧巢泥。
再韵简菊坡
宋·郑清之
访梅长与寒角力,两鬓丝丝尚堪织。吊湘赋鵩强解事,长沙少年空太息。酷爱孤芳支岁寒,草木虽多懒求识。肥遁不为苍帝臣,白贲丘园义形色。风饕雪虐真养素,笑枕溪流漱寒石。请翻橘颂作.....
避寇即事十二首(其二)
宋·左纬
遥闻乌合辈,数十破钱塘。故是升平久,胡为守备亡。天诛初不暴,贼势尚云张。作过古来有,未宜忧我皇。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