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历史怀古
边塞
情感
忧民

译文

翻译:冒顿王(古代匈奴首领)曾经使用鸣镝(箭)纵横驰骋,他有何曾顾虑妻子的父亲(即姻亲)的感受呢?
翻译:齐国战败的敌人用尽计谋,用和亲(指和匈奴等少数民族的联姻)这种策略来暂时缓解(国家间的紧张关系)。
翻译:在白登山(古代地名)上,皇帝的胆量被吓得落下,面对紧急情况只能暂时跟随(敌人的条件)。
翻译:国家高层为缓解紧张形势而放下姿态,因此,四面八方各国的面子和态度也稍有缓和。
翻译:政策的影响累及社会风俗,边境边远地区的人们也暂时放下武器(停止冲突)。
翻译:如果淮阴侯韩信还在世的话,他不会只唱《大风歌》(因为他的雄心壮志不止于此)。

赏析

这首清代诗人殷岳的《读史(其一)》以历史事件为背景,描绘了汉代与匈奴的关系。首句“冒顿纵鸣镝”提及的是冒顿单于的雄心与威慑力,他的箭矢声象征着强大的军事力量。接下来,“何有乎妇翁”暗示了汉朝对和亲政策的无奈,为了和平,不得不屈尊于匈奴。“齐虏穷计画,和亲苟弥缝”进一步描述了汉朝在外交上的权宜之计,通过和亲来暂时缓解边境冲突。“白登帝胆落”则指的是汉高祖刘邦在白登山被围的惊险经历,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决策的艰难。“事急聊相从”表达出在危急时刻,汉朝只能勉强接受和亲。“官家屈体貌”揭示了朝廷在面对外敌时的尊严受损。“四国少颜容”则暗示了周边国家对汉朝的轻视。“贻谟累风俗”批评和亲政策对国家风俗的影响,可能意味着这种妥协导致了民族气节的削弱。“边鄙讵偃弓”表达了对边境安宁无法持久的担忧,认为和平并非长久之计。最后,“若淮阴而在,不当歌《大风》”借用韩信的典故,如果韩信还在,绝不会轻易接受这样的屈辱,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以及对当时政策的不满,希望有能人挺身而出,改变时局。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历史事件为载体,寓言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国家强盛的期盼。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避寇即事十二首(其八)
宋·左纬
转徙不知处,乱山逢掩扃。断崖飞虺蛰,枯木乱鸦腥。莽苍人烟灭,黄昏鬼火青。夜寒长饮泣,安得壮夫听。
国风·邶风·柏舟
先秦·诗经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
至沪偶病(其三)
清·许传霈
传说烽烟近浦东,哀鸿嘹唳梦魂中。流民贫病无生计,谁仗扁舟万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