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写景
秋景
咏物
木芙蓉
月色
钟声
地点
浔阳江
山水
抒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泊舟浔阳江畔的静谧秋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禅意之深。首句“倚棹秋光对碧峰”,诗人倚靠在船桨上,面对着秋日的光辉,与青翠的山峰相对,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画面感。这里的“碧峰”不仅指山色的青翠,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次句“露香倾下木芙蓉”,描绘了露珠从木芙蓉的花朵上滴落的情景,香气四溢,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寓意着清雅与高洁。木芙蓉在此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也是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第三句“西林月白东林晓”,将时间与空间巧妙结合,通过“西林”与“东林”的对比,以及“月白”与“晓”的交替,展现了从夜晚到清晨的自然变化,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最后一句“两处敲残百八钟”,则引入了佛教元素,百八钟是僧人念经时使用的法器,象征着修行与冥想的过程。诗人在这里通过描述两处寺庙同时敲响百八钟的声音,不仅体现了宗教的庄严与神秘,也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既有视觉上的美感,也有心灵上的触动,是一首富有禅意的佳作。

猜您喜欢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夜宿三台东杨炼师
明·刘崧
三台山祀净明君,香火新从葛井分。案上道书秋后写,空中仙乐夜深闻。星垂天近连青野,雨过山空起白云。更有雷坛人不到,十年珠树鹤成群。
减字木兰花·溪山夜雨,摹董北苑
清末近现代初·程颂万
睡云刚醒。大地山河慵不整。白屋清泉。可许闲人作地仙。矮亭修竹。鸡犬为留云里宿。亦可孤蓬。藏在冥蒙不漏风。
奉和望山应教诗
南北朝·萧悫
仙游本多趣,复此上秋初。岩低石倒险,岭高松更疏。峰形疑鸟翅,塞路似狼居。瞩望情无已,词殚意有馀。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奉和过旧宅应制
隋末唐初·上官仪
石关清晚夏,璇舆御早秋。神麾飏珠雨,仙吹响飞流。沛水祥云泛,宛郊瑞气浮。大风迎汉筑,丛烟入舜球。翠梧临凤邸,滋兰带鹤舟。偃伯歌玄化,扈跸颂王游。遗簪谬昭奖,珥笔荷恩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