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鸿
写景
情感
思乡
思人
咏物
写春天
写雨

译文

译文:清晨的梦被春寒所惊醒,病弱的身体和腰围都显得有些消瘦。
译文:细雨绵绵不肯停歇,每一滴都增添了孤独和郁闷。
译文:望着远方山岭上的云彩渐渐消失,看不见远行的朋友的消息。
译文:连续几天的航行中,船只滞留在哪里?这让人心烦意乱。

赏析

这首《卜算子·雨窗》由清代诗人姚凤翙所作,描绘了春日雨中窗前的寂寥心境。首句“晓梦怯春寒”,以“怯”字生动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春寒的敏感与畏惧,暗示了一夜梦醒后的清醒与寒冷。接着,“病骨腰围褪”一句,不仅描绘了身体因疾病而消瘦的状态,也暗含了内心的疲惫与无力感。“细雨廉纤不肯休,点点添孤闷。”细雨绵绵不绝,仿佛无尽的哀愁,每一滴都加重了心中的孤独与烦闷。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雨人格化,赋予其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目断岭云遥,不见鳞鸿信。”望向远方,山岭上的云雾缭绕,却看不到任何传递消息的飞鸟。这不仅是对远方消息的渴望,也是对心灵寄托的缺失,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对生活现状的无奈。最后,“连朝何处滞征帆,搅乱人方寸。”连续多日,不知何处的船只滞留,扰乱了人心。这句话既是对外界环境的描述,也是对内心纷扰的写照,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内心的动荡不安。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在春雨中独坐窗前,内心充满孤独、忧虑与期待的人物形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在逆境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感状态。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