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
节日
秋冬之交
思乡
离别
写景
情感
山水
节气

译文

奔波了十年最终为了什么呢?反而觉得为生活所做的种种谋划都不对。
时间总是在忧愁中不断变化,家乡总是出现在我的梦中。
吴江年末时寒冷的波浪堆积,楚地边塞的天边稀疏的鸿雁飞翔。
酒后登楼更加惆怅,尘土依旧沾满了我的旧征衣。

赏析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王祎的《吴江客中冬至日》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多年,对生活感到迷茫和无奈的情感。首句“十年奔走竟何为”直抒胸臆,十年光阴匆匆流逝,诗人却不知所求为何,流露出深深的困惑。“转觉谋生事事非”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他发现原本以为能谋生的手段如今都变得不合心意。生活的不如意让诗人对时间的流逝更为敏感,“时序每惊愁里换”,在愁苦中度过的日子,季节更替也显得格外触动心弦。“家山长向梦中归”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家国之山峦常常在梦中浮现,渴望回归故乡的温暖。接下来的“吴江岁晚寒波积,楚塞天边鸿雁稀”描绘了冬至时节吴江的寒冷与寥落,以及远方楚地边塞上稀疏的雁影,寓言着诗人孤寂的旅居生活。最后两句“酒后登楼倍惆怅,缁尘犹满旧征衣”以酒浇愁,登楼远望,酒后的惆怅更甚,旧时的征衣上还沾染着旅途的风尘,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疲惫和对过去的怀念。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人生际遇和内心感受,展现了元末明初知识分子在外漂泊的艰辛与思乡之情,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王祎

324首
(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秋浦歌十七首(其六)
唐·李白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