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
王
内
翰
从
之
往
年
高
步
到
瀛
洲
,
岂
料
东
陵
是
故
侯
。
庾
信
竟
归
周
室
老
,
刘
桢
真
有
岱
宗
游
。
山
瞻
斗
仰
名
空
在
,
桂
折
兰
摧
恨
未
休
。
郁
郁
佳
城
滹
水
上
,
野
烟
寒
草
未
经
秋
。
悼亡 怀古
译文
译文:想当年我以高远的志向登上了瀛洲,没想到这里原来是故侯的居所。
译文:庾信最终成为了周室的老人,刘桢确实有过登泰山的游览经历。
译文:山川高耸,仰望天空的名声已经不在了,而像桂树被折断、兰草被摧残一样的遗憾却一直未停止。
译文:在滹水边上,有一座郁郁葱葱的美丽城市,那里的野烟和寒草都未曾经历过秋天的洗礼。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曹之谦所作的《吊王内翰从之》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感慨,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对逝者的哀思。首联“往年高步到瀛洲,岂料东陵是故侯。”以“瀛洲”象征理想之地或仙境,与“东陵”形成对比,暗示了主人公曾有过辉煌的过去,却未曾料到最终会落得如此结局,暗含命运无常之意。颔联“庾信竟归周室老,刘桢真有岱宗游。”引用庾信和刘桢的故事,分别指代庾信晚年归于北周,刘桢曾游历泰山,通过这两个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变迁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的命运可能也经历了类似的转折。颈联“山瞻斗仰名空在,桂折兰摧恨未休。”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山”、“斗”、“桂”、“兰”等自然意象融入其中,象征着名望、荣誉与美好事物的消逝,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遗憾,以及内心的痛苦与不舍。尾联“郁郁佳城滹水上,野烟寒草未经秋。”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佳城(墓地)位于滹水之上,野烟与寒草交织,营造出一种肃穆而悲凉的氛围,暗示主人公的离世,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反思,以及对逝者深深的哀思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情感深沉,寓意深远。
曹之谦
45首
之谦。幼知力学,早擢巍科。既而与元好问同掾东曹,机务倥偬,商订文字,未尝少辍。北渡后,居平阳者三十馀年,与诸生讲学,一以伊洛为宗,众翕然从之,文风为之一变。所著古文杂诗仅三百首,曰《兑斋文集》。汲郡王恽序之曰:先生之作,其析理知言,择之精,语之详,浑涵经旨,深尚体之工;刊落陈言,及自得之趣。而又抑扬有法,丰约得所。可谓常而知变,醇而不杂者也
猜您喜欢
念奴娇·十四夜,乘月至三多桥酒楼,是旧与虞卿饮处,日月几何,欢游不再,赋以哭之
清·周星誉
河山满目,蓦惊心又到,黄公垆侧。腹痛一杯遥酹汝,不暖秋坟愁骨。世更谁容,天胡此醉,特造龙蛇厄。西州重过,马挝撞处都折。尚记跂脚狂呼,濡头泥饮,醉舞参军鹘。历历都如前日事,.....
吴桓王墓
元·陆友
见说桓王墓,名因父老传。如何汉社稷,竟作魏山川。壤隧秋风入,荒丘暮雨悬。唯馀碑上字,隐隐赤乌年。
忆李文正公次崔世兴符台韵(其一)
明·顾清
碧山投老始成游,总为昭陵土一抔。片语不留身后计,一生长抱域中忧。人非金石谁千古,世有神仙定十洲。欲识姓名传远近,遥天星斗大江流。
方忠文公祠
清·缪重熙
燕啄皇孙大业空,枉教筹策振英风。两朝宿学声名振,四字爰书诘责工。误国景隆偏宥罪,怜才广孝竟无功。煌煌赐谥昭殊典,聊慰忠魂冥漠中。
省谒观文之茔留题(其二)
宋·范公
赞书褒显下重泉,嗣圣初临建武年。河洛图书光似日,商周盘诰远如天。孤墓岂意留空谷,直意犹能禦二边。彷佛音尘如在目,遗风雅颂纪新篇。
厓山吊古(其二)
明·何孟伦
乱云斜日隐荒宫,王气消沈向此中。穷野腥膻俱犬彘,海门风雨泣鱼龙。誓心报国英雄尽,起义勤王事业空。多少冤魂招不得,至今长恨水流东。
谒张文献公祠
明·林弼
开元贤士张文献,落落长才际盛时。沧海明珠知价重,秋风白羽叹恩衰。凶徒已破生前胆,鸟道何劳死后思。半亩乡祠金像在,荐芳请诵八哀诗。
岳王坟
宋·赵肃远
来吊英雄骨尚香,一抔黄土当封疆。自从驻跸来吴会,谁更提兵入洛阳。殡阁有灯秋树暗,隧碑无字雨苔荒。寒鸦不识当时事,犹恋栖霞噪晓霜。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