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
南
都
莫
工
部
子
良
夏
至
斋
宿
署
中
万
乘
亲
郊
幸
北
宫
,
千
官
斋
祓
两
都
同
。
灵
光
正
想
泥
封
上
,
清
梦
遥
依
辇
路
通
。
烟
散
玉
炉
知
昼
永
,
星
分
银
烛
坐
宵
中
。
闻
君
已
就
汾
阴
赋
,
犹
向
周
南
叹
不
逢
。
节气的
夏天的
怀旧或忆古的
记梦
感怀的
译文
第一句“万乘亲郊幸北宫,千官斋祓两都同。”可以翻译为:皇帝亲自到北宫行郊祭,成千的官员一同斋戒沐浴,两座都城的人们也一同参与。
第二句“灵光正想泥封上,清梦遥依辇路通。”可以解释为:灵光之上的封印正被想象着,清净的梦境遥遥地与皇帝的行进道路相通。
第三句“烟散玉炉知昼永,星分银烛坐宵中。”的意思是:玉炉中的烟雾散去,表明白昼漫长;银烛的光芒闪烁,说明人们彻夜未眠。
第四句“闻君已就汾阴赋,犹向周南叹不逢。”可以解释为:听说您已经完成了在汾阴的赋诗,仍然在周南感叹没有遇到合适的时机。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唐顺之的《赠南都莫工部子良夏至斋宿署中》描绘了夏日宫廷祭祀活动的场景。首句“万乘亲郊幸北宫”展现了皇帝亲自前往北宫参与祭祀的盛大场面,显示出皇家的威仪和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次句“千官斋祓两都同”则点出众多官员一同斋戒沐浴,共同庆祝这一重要时刻。“灵光正想泥封上”暗示了祭祀中的祭品和仪式,可能是指祭天祈福的活动。“清梦遥依辇路通”则通过梦境表达了对神灵的虔诚向往,以及对皇室行踪的想象。接下来,“烟散玉炉知昼永”描绘了祭祀结束后,香烟袅袅,白天显得格外漫长,而夜晚则在“星分银烛坐宵中”中度过,烛光映照,气氛庄重。最后两句“闻君已就汾阴赋,犹向周南叹不逢”,诗人以羡慕的口吻提到友人已经完成了类似汾阴(古代祭地之地)的祭祀文赋,但自己却未能亲临其境,只能在南都感叹错失这样的机会,流露出一丝遗憾之情。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夏至祭祀的盛况,以及诗人对参与其中的向往与感慨。
唐顺之
590首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猜您喜欢
雪后苦寒
元·张翥
雪后北风尤苦寒,燎炉起拥懒头冠。谩怀学士酴醾酒,仍对先生苜蓿盘。戎马尚惊尘滚滚,客槎空望海漫漫。向来事是今朝梦,底用悲吟且自宽。
文书再报六月朔日食
宋末元初·方一夔
忆昔雨洗冬甲子,春来飞雪遍千里。老农雪谶古相传,一番春雪一番水。今年麦熟云成堆,并刀收敛疑寇来。自从入梅不见雨,田间热气飞黄埃。清台奏下邮传急,月蚀九分日蚀七。昨宵搥鼓闹.....
山楼除夕
清·刘文炜
一身秋蝶抱寒花,卅载时光赴壑蛇。樽酒镫前都是客,溪山梦里暂还家。滴残午漏阑年雨,迎得春风半夜花。寂寂拥衾无稳睡,静听窗外噪林鸦。
蝶恋花(其一)
宋·晁端礼
潋滟长波迎鹢首。雨淡烟轻,过了清明候。岸草汀花浑似旧。行人只是添清瘦。沈水香消罗袂透。双橹声中,午梦初惊后。枕上懵腾犹病酒。卷帘数尽长堤柳。
西江月
清末近现代初·汪东
采后刚逢谷雨,煎时如听松风。品茶最让陆生工。不学刘伶酒颂。一盏能清肺腑,盈阶任长蒿蓬。梦春难得丽人同。自试人閒秋梦。
南乡子
元·许有壬
尘梦黍方炊。白鹤空中漫诵诗。饮啄适时争得似,山鸡。敢效妖狐更假威。曾与老仙期。卫国遭逢彼一时。千六百年才不食,无饥。我欲推穷欠大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