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使
抒情
哲理
写物
民谣
情感
亲情
节俭
城市
秋天

译文

我的身体像内部有支架的大厅一样健壮,生命如同大堂里的蜡烛一般鲜活。
急风吹来将蜡烛吹灭,此时只剩下空荡荡的房屋。
家中贫穷,没有好的衣物,只能制作一件粗布棉袄。
棉袄的中间用破旧的毡子填充,外面还缝上了布作为内衬。
清贫的生活常常让我感到快乐,不需要那浑浊的富贵。
白天穿着这件粗布棉袄行走,晚上则用它作为被子来保暖。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朴实的语言,描绘了贫苦生活中的坚韧与乐观态度。首句“身如内架堂,命似堂中烛”,将人的身体比作支撑房屋的骨架,生命比作屋内的蜡烛,形象地展示了人在物质世界中的脆弱与依存。接着,“风急吹烛灭,即是空堂屋”,风来时,蜡烛容易熄灭,象征着生活的不稳定和易逝。这几句通过自然现象的描绘,寓言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接下来,“家贫无好衣,造得一袄子。中心禳破毡,还将布作里”,描述了在贫困条件下,人们只能制作简陋的衣服。尽管衣物粗糙,但依然能保暖,体现了在艰苦环境中的人们仍能自给自足,保持生活的尊严。“清贫常使乐,不用浊富贵”,表达了对清贫生活的赞赏,认为清贫能带来内心的满足和快乐,而过于追求物质的富贵反而可能带来烦恼和不满足。这种观点强调了精神层面的富足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最后,“白日串项行,夜眠还作被”,白天行走时,衣服可以作为保护,夜晚则可以当作被子使用。这句话进一步说明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们能够灵活利用现有物品,适应环境,体现了生活的智慧和适应性。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展现了贫苦生活中的人们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乐观,以及对简单生活的珍惜和满足,富有哲理意味。

猜您喜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秋日集汝申使君喜雨作时潘生对奕久之
明·胡应麟
淅沥寒声绕画墙,高梧飞叶半银床。珠帘乍卷三秋色,玉局徐生五夜凉。南国蕙兰应被野,西郊禾黍渐登场。酣歌不是耽行乐,二顷城头有汶阳。
海音诗
清·刘家谋
居然不绩市婆娑,华丽犹将竞绮罗。大甲溪头机轧轧,至今妇苦有人歌。
秋怀(其三)
明·梁有誉
夕霁凉气发,曲房蔼馀清。金风被兰茝,白露浩已盈。密林谢阳彩,丛薄陨芳荣。迅商无缓调,征鸿怀苦声。物候既易感,神理固难名。汉阴甘灌园,鹿门事躬耕。金张逐丹毂,王贡彯华缨。由.....
念奴娇·初十夜得素生泰安旅次书赋寄
清·周星誉
尺书飞到,讶秋声满纸,凄人心魂。客里思亲兼忆弟,极目吴天空阔。荒店闻鸡,乱山跃马,落日孤城黑。艰难行路,青衫揾泪都赤。可奈负米长贫,读书最贱,受尽天磨折。想尔高歌燕市上,.....
昌黎道中柬外(其二)
清·高顺贞
邑属韩公后,遗型万代观。士敦文定富,民朴政宜宽。地势雄堪镇,岚光秀可餐。高风与形胜,瞻仰藉微官。万井人烟集,相看等一家。察情周疾苦,问俗到桑麻。吾道诚能尽,民生自有涯。蒲.....
北风行
明·朱应登
昨日南风扬,今朝北风急。南风吹山山不移,北风吹海海欲立。嗟哉!南风不与北风竞,物理自尔非相袭。轩辕台前烛龙晦,纥干山头冷雀泣。黄鹄摩空不得下,苍鹰愁枯湿。行人戢足不敢行,.....
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其一)纳湖
宋·朱熹
诗筒连画卷,坐看复行吟。想像南湖水,秋来几许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