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西
写景
市桥写景
草堂风景
四季之秋
阅读时心境

译文

我时常走出碧鸡坊,向着西郊的草堂方向漫步。
经过市桥时,官道旁的柳树柔条轻拂,江边小路上野梅散发着清香。
书架靠着墙,书籍整齐排列,看着书名,我不禁减少了药囊中的药材需求。
这里人迹罕至,我独自来去,心中的闲适与慵懒之情更显得悠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自然风光图景。"时出碧鸡坊,西郊向草堂"一句,诗人通过时间和空间的转换,将读者带入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碧鸡坊是一个具体的地标,而西郊则是更为广阔的自然界,草堂可能是诗人或朋友的居所,这里透露出一种隐逸生活的意境。"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这两句通过对比,将人工与自然、精致与粗犷进行了对照。市桥旁的官柳修剪得细长,而江边的野梅则自生自灭散发着清香。这不仅是对景物的描绘,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和美的不同态度。"傍架齐书帙,看题减药囊"一句,则是对室内生活的一种写照。书帙可能代表了知识与智慧,而题字则是艺术的表现形式,药囊则隐含着诗人对于健康和疾病的关注。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反映出诗人在物质与精神世界间寻求平衡的心态。最后两句"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在这个无人知晓的隐逸生活中,时间似乎变得漫长而又模糊,这种感觉在空旷的自然环境中被无限放大。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深邃。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

至味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至味惟蔬食,相亲只苦茶。温经略上口,习字偶涂鸦。有梦依萧寺,无情到菊花。未能佛弟子,且近僧生涯。
怆别
明·马守真
病骨淹长昼,王生曾见怜。时时对兰竹,夜夜集诗篇。寒雨三江信,秋风一夜眠。深闺无个事,终日望归船。
奉和鲁望蔷薇次韵
唐·皮日休
谁绣连延满户陈,暂应遮得陆郎贫。红芳掩敛将迷蝶,翠蔓飘飖欲挂人。低拂地时如堕马,高临墙处似窥邻。秖应是董双成戏,剪得神霞寸寸新。
论古画梅家得二十四章(其十九)
清·姚燮
八闽旁派蔓萝延,尾劲鳞皴效子弦。我厌粗豪爱苍古,瓣香私祝洞阳仙。
再过淩江寺
明·何吾驺
六翮从风彼一时,青山如昨照须眉。扶筇可是当年者,扛笔亭头更写诗。
唐·杜甫
峡云行清晓,烟雾相裴回。风吹苍江树,雨洒石壁来。凄凄生馀寒,殷殷兼出雷。白谷变气候,朱炎安在哉?高鸟湿不下,居人门未开。楚宫久已灭,幽佩为谁哀。侍臣书王梦,赋有冠古才。冥.....
所苦之中无以遣闷更题新竹别献五章幸赐披览(其五)
宋·李至
疏丛宜少不宜多,多后盘根不奈何。出槛新枝罥冠冕,上阶狂笋碍笙歌。傍翘野鹤人难画,对酌樽醪日易过。若更引泉兼雅称,门前咫尺是长波。
鸡鸣山金陵胜处往岁盖屡游之未有作也偶阅九逵凭虚阁记追赋
明·文徵明
金陵佳丽石头城,杰阁登临正雨晴。帝业称雄维虎踞,游人选胜得鸡鸣。长江天际孤帆灭,落日烟中万瓦明。满目废兴题不得,独看名画绕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