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离别 悼亡

译文

有个弟弟远在他乡,三人都瘦谁更健壮。
生死离别无法相见,满目胡尘遮蔽天空,路途遥远漫长。
东方飞来大雁鹙鸧,怎能送我到你身旁。
哎呀,我唱了三遍歌,你又将去何处收殓兄长的遗骨。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对远方兄弟深切思念之情的诗句。开头“有弟有弟在远方,三人各瘦何人强”两句,不仅描绘了兄弟之间的情感纽带,也暗示了生活的艰辛和个人的无力感。接着“生别展转不相见,胡尘暗天道路长”表达了因战乱或自然环境阻隔而不能相聚的痛苦,"胡尘"通常指代边疆的沙尘,这里象征着遥远而复杂的旅途。第三句“东飞鴐鹅后鹙鸧,安得送我置汝旁”则是诗人对兄弟的一种愿望,希望能够像那些自由翱翔的鸟儿一样,将自己送到兄弟身边。在这里,“鴐鹅”、“鹙鸧”都是指代某些水鸟,这些鸟类通常会成群结队地迁徙,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团聚的渴望。最后两句“呜呼三歌兮歌三发,汝归何处收兄骨”则充满了悲凉的情感。诗人通过反复吟唱("三歌兮歌三发")来抒发内心的哀伤和对兄弟未来的担忧。末尾“汝归何处收兄骨”更是表达了一种极度无助与悲痛,似乎在询问如果兄弟不幸去世,将其遗体安葬于何处。总体来看,这段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亲情永恒的渴望。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

摸鱼儿
宋·冯取洽
叹刘郎、那回轻别,霏霏三落红雨。玄都观里应遗恨,一抹断烟残缕。愁望处。想雾暗云深,忘却来时路。新花旧主。记刻羽流商,裁红剪翠,山径日将暮。空枝上,时有幽禽对语。声声如问来.....
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其一)
南北朝·任昉
平生礼数绝,式瞻在国桢。一朝万化尽,犹我故人情。待时属兴运,王佐俟民英。结欢三十载,生死一交情。携手遁衰孽,接景事休明。运阻衡言革,时泰玉阶平。浚冲得茂彦,夫子值狂生。伊.....
鹧鸪天(其一)怨别
宋·张震
宽尽香罗金缕衣。心情不似旧家时。万丝柳暗才飞絮,一点梅酸已着枝。金底背,玉东西。前欢赢得两相思。伤心不及风前燕,犹解穿帘度幕飞。
分得黄幡绰墓送客
明·郑文康
天宝年中一老伶,孤坟三尺旧题名。沉香亭畔曾供奉,太液池边得从行。蜀道马騑尘衮衮,梨园人散草盈盈。置君夜雨淋铃曲,三迭阳关自有情。
浣溪纱(其二)
清末近现代初·陈锐
一去燕台暗恨生。词人几辈似晨星。也知乔木厌谭兵。拨瓮浮蛆新世界,看花啼鸟旧心情。铜仙清泪为谁倾。
挽理上人
明·林鸿
只履归何处,怀师泪满襟。浮云生灭性,明月去来心。阅世真如梦,安禅不废吟。留衣分法侣,写偈别朋簪。雨藓侵行迹,风泉想梵音。一灯寒竹暝,双树落花深。塔闭虫粘户,巢空鹤避林。历.....
贺新郎二首(其一)
清·项鸿祚
梦断霓裳阕,是天风、忽然吹下,广寒宫阙。银浦流云三万顷,误了两番游历。问灵药、偷来何益?青女素娥齐掩泣,痛文箫、不上神仙籍。明镜碎,宝钗折。星房想更添愁绝,望人间、霜零刺.....
五月一日申刻睡起有感
明·释函是
闭门睡足申初起,峰转斜阳到竹扉。万里干戈馀此日,五年江海待忘机。黄叶不教流水去,白云终向故山归。独怜跋涉同行者,失我三人泪满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