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
写物功能
抒情
赞美
写疾病
家贫
感慨世态
节令
秋天

译文

棕扇既简陋,谁能料其效
无法替代白羽扇,却能驱赶苍蝇骚扰
闪闪发光的金错刀,细长的朱丝线制成蝇拍
不仅外观美,使用时也得体
我年迈多病,家中贫穷,炎热难耐
疲倦地拍打蚊蝇,全靠你甘愿效力
世间轻视微小之物,但道义何人能寻
三年清秋已过,我仍不敢停写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贫病交加中的凄凉生活状态,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待物不弃、坚持操守的高洁品格。“棕拂且薄陋,岂知身效能。”这里通过对棕拂子(一种植物)的描述,暗示自己虽然微末但仍有所用。“不堪代白羽,有足除苍蝇。”诗人表达了自己承受不了替鸟类换下洁白的羽毛,但愿意使用羽毛来驱赶身上的虻虫。这两句反映出诗人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对生活的小小乐趣。“荧荧金错刀,擢擢朱丝蝇。”这里描写了精致的金错刀和红丝制成的苍蝇驱赶工具。这些物品显示出诗人尽管贫穷,但仍注重物品的细节和质量。“非独颜色好,亦用顾盼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物品不仅仅看中其颜色,更在乎其使用价值。接下来的“吾老抱疾病,家贫卧炎蒸。咂肤倦扑灭,赖尔甘服膺。”则是诗人直接抒发自己的处境:年迈多病,家庭贫困,在炎热中忍受着痛苦,但依然靠着这棕拂子寻得一丝慰藉。最后,“物微世竞弃,义在谁肯徵。三岁清秋至,未敢阙缄藤。”诗人感叹于世人往往忽略了小物的价值,只有那些坚守道义的人才会去珍视它们。而自己虽处困境,但到了秋天,也不忍心割断那棕拂子,因为它对他来说已经有了一种情感上的寄托。整首诗通过对棕拂子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逆境中坚守的精神和对生活细小之物的珍视。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西畴诗老贻白鱼一双七叠手字韵谢之
清·吴之振
黄犊长子孙,放浪溪山久。江南千石鱼,利较力田厚。蓑笠乞网师,笭箵结溪友。相逢菰芦间,不复问谁某。女阳西郭西,古城上培塿。一卷冰雪诗,得自钱手。未许掩瑕瑜,底用饰疵垢。贻.....
虎岩听竹
清·陈玉衡
虎岩名胜本天开,谁种琅玕引我来。为爱谈禅参玉版,却教送韵出花台。声疑风雨秋将半,梦到潇湘冷作回。惟有山僧饶雅趣,伴君洒落绝尘埃。
题段氏扇子
元·陈旅
江上《竹枝歌》,为君颦两蛾。秋风团扇底,零落黛痕多。
又赠上人(其三)
宋·周南
橙橘青时最有香,包山架后两番霜。上人梦里营诗思,比似看经僧更忙。
虎丘山(其一)
宋·蒋堂
虎丘何为山,鲸波涌而显。惟青镇一隅,峙秀状无限。遥峰乃众阴,四望拱孤巘。上有梵王家,高压长洲苑。游人接踵来,千里必重趼。奔走趋层巅,凌竞陟云栈。下瞰洞庭卑,傍睨灵岩浅。巍.....
答报资旷老人见寄来韵(其三)
明·成鹫
境静人閒性所宜,住来遑问此何时。江山烟雨归名邈,今古晴阴互转移。兔径拓开迟客至,象王行处少人知。无情也解通消息,荔子先红向北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