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
古
六
十
二
首
(
其
三
十
四
)
玄
沙
三
种
病
人
,
有
理
不
在
高
声
。
引
得
香
严
老
子
,
走
来
树
上
悬
身
。
哲理
俚语
打油
注释:
译文
译文:在玄沙禅病法中,懂得道理并不需要大吵大闹或者声势浩大。
译文:这句话可能是说引来或找到一位智慧深厚的老者(比如香严老子),然后这位老者能够不依赖于地而能悬浮在树上(强调修行至极的状态或内心体验)。
赏析
这首诗以禅宗故事为题材,巧妙地融合了佛教哲学与文学艺术。诗中提到“玄沙三种病人”,玄沙是禅宗历史上的著名僧人,此处借指某种精神状态或修行过程中的问题。诗人通过“有理不在高声”这句话,强调了真理并不依赖于声音的大小,而是内在的智慧和理解。这与禅宗追求内心觉悟而非外在表现的理念相契合。接下来,“引得香严老子,走来树上悬身”则运用了另一个禅宗故事,香严智闲是另一位著名的禅师,他曾在树上悬挂身体以证悟佛法。这里通过这个故事,进一步深化了对内在修行和悟道的理解,即真正的修行和悟道并非外在形式所能体现,而是在于个人内心的体验和超越。整首诗通过寓言式的叙述,传达了禅宗的核心思想——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而非外在的炫耀或形式主义。它鼓励读者深入内心,寻找真理和自我超越的道路。
猜您喜欢
贪嗔痴(其二)
唐·傅翕
不须瞋,瞋则能招地狱因。但将定力降风火,便是端严紫磨身。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八十六)
宋·释崇岳
有句无句,如藤倚树。孟八郎汉,便恁么去。苏噜苏噜。
證道歌(其五十三)
宋·释印肃
三身四智体中圆,犹说三千及大千。八万法门从此出,咄哉王子去求仙。
偈颂八十七首(其三十九)
宋·释慧开
烈焰亘天,洪涛辊底。眨上眉毛,剑去久矣。
金液还丹歌(其十)
唐·元阳子
天生二物应虚无,为妻为子复为夫。三五之门唯日月,能分卯酉座为初。
颂
宋·詹荣
木鱼原来无肚肠,声声唤我出镬汤。佛法原来无多子,王婆头上戴丁香。
自得(其四)
元·李道纯
打透都关锁,天然会大同。龟毛元自绿,鹤顶本来红。可道非常道,行功是外功。些儿真造化,恍惚窈冥中。
送化士(其十二)
宋·释慧空
堂中宴坐山含月,尘里分身珠走盘。但得此心无住著,世间那有路行难。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