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便
广
哲理
抒情
智慧
情感

译文

迷惑者会陷入迷茫与觉悟的循环,而觉悟者能明白迷悟的同一体。
迷失方向时可能感觉南为北,但实际要依靠真理来决定。其实北原本就是南,觉悟后就没有错误。
追究返回到迷的根源,找不到起始之处。忽然觉悟,迷的境地就会消失,何去何从?
陷入迷惑的人会自我感觉高下,生死之念产生恶觉,枉受束缚与牵连。
达到无妄的境界,就会欢喜无限。消灭无明之贼,只在片刻之间。
在片刻之间就能冥通大千世界,明白了就能立即了解,超越了时间的界限。
从无始以来到今日,一切都是由今日所决定。直到尽未来际,更无需寻觅。
当心无念时,灵光熠熠生辉。灵光腾腾照耀,心智难以掩盖。
灵源荡漾碧波之中,森罗万象皆可普入其中。海印显现其光明,与动或静无关。
根本与尘埃不相结合,心珠才能安守宁静。不反观自己,出离尘世或归还有道。
有无同时出现,没有踪迹可寻。智慧虽然奇妙,仍需通过觉悟来寻找。
觉悟反而成为法之障碍,身体招致虚幻之象。如同貉没有风也能行走,但徒劳无功。
祖辈传下来的书契,是本来家业。过去的风光不妨要割舍。
不断谈论和议论却仍然疑惑的人很多。其实本来没有病痛,何必寻求治疗的方法。
脚踏实地行走于世间,虽然眼睁得大而感到昏昏欲睡。在茫茫大地上,这样的人生才是真实的。
这种真实之法并非只因迦叶而存在。是谁在胡乱议论?
你若能理解胡乱议论之人所说的是胡说八道,那智者便会有所发现。此门广大无边,愚人却自取其咎。
自己诽谤自己如同自焚一般,与我没有关系。我是痴迷之人,你则能明智利落。

赏析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核心,通过迷悟的对比与融合,揭示了生命本质与觉悟的真谛。诗人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构建了一个深邃而富有哲理的世界。首先,“迷者迷悟,悟者悟迷。迷悟同体,悟者方知。”这句话强调了迷与悟之间的相互转化与统一性,指出真正的悟者能够认识到迷与悟的同一性,从而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接着,“迷南为北,实情取则。北本是南,悟无移忒。”这里通过地理方位的转换,形象地表达了在悟者的视角下,事物的本质与表象可以互换,悟者能够洞察事物的真实面貌,而这种洞察力不会因为认知的转变而改变。“返究迷缘,莫得来处。忽悟正方,迷复何去。”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悟者对迷的探究与理解,指出悟者能够追溯到迷的根源,并且在瞬间的顿悟中,找到了迷的方向,从而使得迷不再成为困扰。“其迷则迷,妄自高低。生死恶觉,枉受胶黐。”诗人在此揭示了迷的盲目与自以为是,以及由此带来的痛苦与束缚,强调了摆脱迷障的重要性。“达迷无妄,欢喜无量。杀无明贼,祇在一饷。”这几句表达了通过觉悟消除无知与迷惑,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喜悦,如同斩断无明的枷锁,瞬间即可实现。“一饷之间,冥通大千。直下了了,三际虚玄。”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一种超越时空的领悟状态,即在短暂的一刻内,与宇宙万物相通,认识到时间与空间的虚幻本质。“无始时来,总由今日。尽未来际,更不寻觅。”这两句强调了觉悟的当下性,指出觉悟并非遥远的未来或过去之事,而是存在于每一个当下,且将贯穿于生命的始终。“当念无念,灵光焰焰。灵焰腾辉,心智难掩。”诗人通过描述心灵的光明与觉醒,指出真正的智慧并非刻意追求的结果,而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自然涌现。“灵源荡碧,森罗普入。海印发明,非关动息。”这里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比喻了心灵的广阔与深远,以及觉悟的普遍性与永恒性。“根尘不偶,心珠宁守。返不我观,出兮还有。”诗人在此强调了觉悟者对于外界的超然态度,以及内心世界的纯净与坚定。“有无齐出,无有踪迹。智用虽奇,犹遭悟觅。悟为法障,身招罔象。”这几句话探讨了存在与非存在的关系,以及悟者在实践过程中的困惑与挑战。“犴貉无风,徒劳展掌。祖父书契,本来家业。旧日风光,不妨要截。”诗人通过动物与历史的比喻,表达了对传统与过去的反思,指出在新的觉醒中,旧有的束缚与规则可能需要被重新审视与超越。“哆哆和和,依前疑著。元无病痛,何劳说药。足踏实地,开眼瞌睡。大地茫茫,会我如是。”这几句话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一步强调了觉悟的普遍性与实践性,指出真正的智慧在于日常生活的体验与觉察。“如是之法,不因迦叶。是谁儿孙,喃喃乱说。你解乱说,智者便瞥。此门广大,愚人自爇。自谤自爇,不干我事。我是痴人,汝能灵利。”诗人最后以自嘲与鼓励的方式,表达了对智慧追求的谦逊与对他人智慧的尊重,同时也提醒读者,真正的智慧并不依赖于外在的权威或传承,而是每个人内在的发现与实践。综上所述,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与深刻的哲理,探讨了迷与悟、存在与非存在、实践与觉悟等主题,旨在引导读者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启发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并实践智慧。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