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

(

)

使
使
书法艺术
历史怀古
赞美
抒情
读书

译文

苏公的书法手迹有十四卷,被张丑珍藏了数个清晨和夜晚。
蜡笺纸经过长久的时间已经变得空空如也,像烟云消散,谁还会去看那经历风雨的墨迹呢?
先生的真正作品体现了精细微妙,而后人的伪作只是徒有其表地奔泻。
一件宝物居然得到了双重绝妙的特质,四家(可能指四个不同的领域或学派)立刻变成了三亚(此处可能是指地名或者一种评价结果)。
小字笔迹仿佛藏有汉女的钩子之谜,大字的笔触则像在向留侯(可能是指历史人物)借来宝物。
(笔迹)有的地方仿佛几行鸟雀聚集,有的地方却又如同缺口之驹瞬间离去,只剩下残存的痕迹。
(书后)由蒙叟(可能是历史人物或者某种雅号)细心作下的小字跋文,而我(指诗人自己)则愿意在书后附上名字,甘愿退避三舍。
我和书法的渊源就像刚发芽的姜苗一样浅薄,当我评价这书法时,都感到像吃了糖蔗一样甜而难以下咽。
写诗时闲暇却仿若受古人之托而忙碌,得到佳句的喜悦胜过难以达到的押韵的畏惧。
汪君汪君(可能指的是同姓汪的某位先生)慎重地守护着宝物,如果有富人想求取,你可以责骂他。

赏析

梅曾亮此诗是对苏轼书法作品的赞叹与感慨,提及了苏公的手迹被张丑珍藏多年,历经风雨仍显珍贵。他赞赏苏轼书法的精微与真意,批评后人模仿的浮躁,认为苏轼的墨宝难得双绝,如同书法四家中独树一帜。诗中提到的“小乙钩”和“大横箸”是书法笔法的形容,暗示苏轼的笔力深厚。钱宗伯补足残缺部分,如汉女藏物般细心,而诗人自谦书法稚嫩,无法与苏轼相比。最后,诗人感叹自己虽有幸得见墨迹,但仍感压力,汪君谨慎守护这份宝物,对富人欲求者予以警告。这首诗通过对苏轼书法的赞美和对收藏、传承的重视,展现了对古代艺术的敬仰和对文化瑰宝的珍视之情。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