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祀
礼俗
神祇颂扬
抒情

译文

译文:在祭祀的场合中,人们登上下阶,恭敬地献上玉璧和酒器(斝)。神明的声音传来,温和而有韵律,遵循礼仪的人们无不遵从。
译文:自黎明时分开始准备,直到天色渐暗,神明即将返回。神明顾念我们的国家,留下了丰富的恩赐和祝福。

赏析

这是一段充满古典礼仪色彩的诗句,描绘的是古代祭祀活动的一部分。诗人通过对祭祀过程的精细描述,展现了当时人们对于祭祀的庄重态度和严谨程序。"登降上下,奠璧献斝"一句,讲述的是祭祀官员按照礼节进行的动作。"奠璧"指的是将玉璧摆放于特定的位置,而"献斝"则是指向神灵敬献酒水。这些行为体现了古人对于自然万物和祖先的尊崇。接下来的"音送粥粥,礼无违者"中,"音送"可能是指乐声渐起,以示祭祀活动开始,而"粥粥"则是形容乐声的柔和。"礼无违者"强调的是在整个祭祀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遵循古代礼仪规则,不能有丝毫差错。"已虞至旦,神其将归"这句诗表达了时间已经接近早晨,而神灵即将返回天界的意境。这里的"虞"指的是夜晚的深处或黎明前的时分,"旦"则是指日出后的清晨。这两词之间的对比,烘托出了一个从黑夜到光明的转换过程,也象征着祭祀活动即将结束。最后,"顾我国家,遗以繁釐"中,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关切。"顾"字有回望之意,而"遗以繁釐"则意味着希望神灵能够保佑国家安宁,"繁釐"在这里象征着丰富和平安的生活。总体而言,这些诗句通过对祭祀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于自然与祖先的敬畏之心,以及他们对于礼仪规范的重视。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祝愿。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颂扬,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社会和谐与安宁的深切期望。

猜您喜欢

郊庙歌辞·禅社首乐章(其四)雍和
唐·贺知章
夙夜宥密,不敢宁宴。五齐既陈,八音在县。粢盛以絜,房俎斯荐。惟德惟馨,尚兹克遍。
绍兴祀九宫贵神十首·初献升坛用《正安》
宋·郊庙朝会歌辞
于昭毖祀,周旋有容。历阶将事,趋进鞠躬。改步如初,没阶弥恭。左墄右平,陟降雍雍。
唐大飨拜洛乐章·咸和
唐·武则天
坎泽祠容备举,坤坛祭典爰申。灵眷遥行秘躅,嘉贶荐委殊珍。肃礼恭禋载展,翘襟邈志逾殷。方期交际悬应。
郊庙歌辞·梁郊祀乐章(其六)庆和
唐·赵光逢
天惟佑德,辟乃奉天。交感斯在,昭事罔愆。岁功已就,王道无偏。于焉报本,是用告虔。
明堂侍祠十绝(其六)
宋·杨简
登歌奏罢乐初成,懿懿芬芬荐德馨。好是天心彰信顺,故教华月吐青冥。
绍兴祀太社太稷十七首·太社位酌献用《嘉安》。春社太稷、土正、后稷通用
宋·郊庙朝会歌辞
封土崇祀,有烈在民。千载不昧,福此人群。洗爵奠斝,有酒其芬。神具醉止,恺乐欣欣。
祗奉天书六首·升降用《灵文》
宋·郊庙朝会歌辞
旻穹无声,惟德是辅。降监锡符,垂文篆素。孝瑞纪封,英声载路。既寿而昌,笃天之祜。
理宗朝享三首(其二)迎神用《兴安》。九奏
宋·郊庙朝会歌辞
秬鬯既将,黄钟具奏。瞻望真游,僾若有慕。于皇列圣,在帝左右。云车具来,以妥以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