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
竿
窿
写景
哲理
地点

译文

诗句“分足皆为处,身便意自融。”的意思是:只要能够自由活动,无论在哪里,都会感到舒适和自在,全身心都能得到满足和和谐。
“三竿安乐梦,一吹舞雩风。”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悠闲的时光中,仿佛做了个长长的美梦直到日上三竿;而当微风吹过,仿佛在召唤着人们一同欢快地舞蹈。
“午火空驰急,蜗涎岂解穷。”这句诗描述的是:正午时分,烈火燃烧,但徒劳无功;就像蜗牛分泌的粘液,虽然微小却无法解决更大的问题。
“兀焉今见此,大庇欲穹窿。”这句话的意思是:突然间看到这一切,心中充满了庇护和包容的愿望,希望这个世界能像穹顶一样宽广无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吴知州所建“宽可以亭”的赞赏之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亭子周围环境的宁静与和谐,以及亭子本身所蕴含的宽广胸怀和深远意义。首句“分足皆为处,身便意自融”点明了亭子所在之地的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让人心灵得以安放,精神得到融合。接着,“三竿安乐梦,一吹舞雩风”运用典故,将亭子比作实现理想、享受安宁之所,如同古代鲁国舞雩台之风,带来心灵的慰藉与愉悦。“午火空驰急,蜗涎岂解穷”两句则通过对比,强调了亭子所在环境的静谧与内心的平和,午后的阳光似乎在快速流逝,而蜗牛的缓慢爬行则象征着时间的无尽与追求的艰难,但在这亭中,这一切都显得无关紧要,心灵得到了解脱。最后,“兀焉今见此,大庇欲穹窿”表达了作者对亭子的赞叹与向往,这里的“兀焉”形容亭子的独立与高远,而“大庇欲穹窿”则暗示了亭子能提供广阔的庇护与视野,寓意着在这里,人们的心胸可以变得宽广,视野可以无限延伸。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亭子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个人心灵解放的追求,充满了哲理意味和审美情趣。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