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写景
山水
怀古
情感
春季
悼亡
赞美
离别
写鸟
落花

译文

遗憾的是莺鸟和花儿渐渐老去,只有芳草在绿油油的汀洲上生长。
即使有高耸如壁的山峰和堆积如叠的榆钱,也难以留住春天的脚步。
梅花总是与众不同,匆匆地结满枝头,结束了它的花期。
门外垂杨低垂在岸边,画桥旁却不见兰舟停泊。时光荏苒,岁月如流水般消逝。
叹息水覆过的地方,难以再收回。每当倚着画栏远望,满眼都是无尽的春愁。
东风晚上更加强劲,我担心那飘飞的红花和轻拍柳絮会吹进书楼里。
双燕飞回问我,为何不再挂上帘钩,让它们有个家呢?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万俟咏的《木兰花慢》,它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光易逝、岁月匆匆的感慨和无奈。“恨莺花渐老”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情感基调——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怅恨。这里的“莺花”,即兰花,是春天常见的花卉,也象征着高洁与清香,而“渐老”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美好的不再。接下来的“但芳草、绿汀洲”转折出一个对比,尽管莺花已老,但仍有其他春天的景致可观,如青翠的草地和碧绿的河岸,这些都是春天留下的痕迹。“纵岫壁千寻,榆钱万叠,难买春留”则是说即使山高如岫、树密似榆钱,也无法用这些来交换或留住春天。这里的“难买春留”强化了诗人对于春光流逝的无能为力。随后的“梅花向来始别,又匆匆,结子满枝头”表达了对梅花迅速成熟、繁殖的感慨,同时也映射出时间飞逝的主题。梅花在这里既是春天即将结束的象征,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美好事物无法长留的哀愁。“门外垂杨岸侧,画桥谁系兰舟”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春日图景。杨柳依依,水边有着精致的画桥,而那兰舟则无人问津,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也寓意着诗人的孤独与淡泊。“悠悠岁月如流”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的感慨,“叹水覆、杳难收”则以水的无常比喻时间的不可逆转和留住。最后,“凭画阑,往往抬头举眼,都是春愁。东风晚来更恶,怕飞红、拍絮入书楼。双燕归来问我,怎生不上帘钩”中,“凭画阑”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依恋,而“往往抬头举眼,都是春愁”则是说无论看向何处,都能引起关于春天即将逝去的忧虑。随后几句写出了东风带来的恶劣天气,以及飞红(花瓣)和絮(细小的花粉或纤维质物)入侵书房的情景,最后双燕归来问询诗人为何不上帘钩,这些都增添了诗中的生动性,同时也强化了春愁主题。

万俟咏

30首
万俟咏(“万俟”是复姓,读作mòqí),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雅言,自号词隐、大梁词隐。籍贯与生卒年均不详。哲宗元佑时已以诗赋见称于时。据王灼《碧鸡漫志》卷2记载:“元佑时诗赋老手”。但屡试不第,于是绝意仕进,纵情歌酒。自号“大梁词隐”。徽宗政和初年,召试补官,授大晟府制撰。绍兴五年(1135)补任下州文学。善工音律,能自度新声。词学柳永,存词27首。是北宋末南宋初词人。自号词隐、大梁词隐。籍贯与生卒年均。哲宗元佑时已以诗赋见称于时。据王灼《碧鸡漫志》卷2记载:“元佑时诗赋老手”。但屡试不第,于是绝意仕进,纵情歌酒。自号“大梁词隐”。徽宗政和初年,召试补官,授大晟府制撰。善工音律,能自度新声。词学柳永,存词27首

猜您喜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
成都使君王季野席上次韵奉呈橹巢初庵云林元素子素诸公
明·虞堪
隐者分湖住,高士云林栖。蒹葭散汀看鸥去,桃花隔屋闻鸡啼。每同杖屦踏春堤,诗筒酒榼前后提。公子风流乃相爱,缕引婵娟生叆叇。纤歌细舞交驩从,翠珰玉佩花茏葱。兰亭之下暮春会,飞.....
高宗皇帝挽词(其三)
宋·韩彦质
八秩归希有,三灵感具衣。鼎湖龙已远,汾水雁空飞。羽卫愁无色,风云惨不晖。惟馀功与德,千古叹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