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抒情
秋景
夜晚
病中感慨
咏物
草虫
山中秋夜
山水田园
思乡之情
节气

赏析

此诗描绘了深秋夜晚山斋中的静谧与凄清之感。首句“树雨残留滴”,以“树雨”这一巧妙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秋雨过后,树叶上残留的雨滴,仿佛是天空洒下的点点滴滴,营造出一种湿润而宁静的氛围。次句“林风远递生”,则通过“林风”的流动,传递出远方的凉意,使读者感受到秋风的轻拂,以及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接着,“无霜灯壁冷”一句,将视觉与触觉相结合,通过描述冰冷的灯光映照在墙壁上,暗示了夜晚的寒冷,同时也为读者勾勒出一个幽暗而清冷的空间。而“有字草虫清”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清冷之感,通过“草虫”的低吟,不仅增添了自然的声音,也使得整个环境显得更加生动和有生命力。下半部分,“顿挫名心死,峥嵘病骨鸣”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其中“顿挫名心死”可能意味着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或是对人生追求的一种反思,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峥嵘病骨鸣”则可能是对身体状况不佳的自述,同时暗含着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慨,以及对内心深处真实自我的呼唤。最后,“难孤山外月,蹩躠绕阶行”两句,以“山外月”与“绕阶行”形成对比,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在现实世界中难以找到心灵寄托的孤独感。通过这些细节,诗人细腻地展现了自己在山斋秋夜中的独特体验和深刻思考,使得这首诗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

宋湘

100首
宋湘(1757~1826)字焕襄,号芷湾,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清代中叶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教育家,政声廉明的清官。他出身贫寒,受家庭影响勤奋读书,年轻时便在诗及楹联创作中展露头角,被称为“岭南第一才子”。《清史稿·列传》中称“粤诗惟湘为巨”。清代中叶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教育家,政声廉明的清官。他出身贫寒,受家庭影响勤奋读书,年轻时便在诗及楹联创作中展露头角,被称为“岭南第一才子”。《清史稿· 列传》中称“粤诗惟湘为巨”

猜您喜欢

山居为柯定安
明·李本
四百青山障俗氛,数家鸡犬自相闻。茆檐低碍岩前石,木榻高栖雨后云。晚径樵归凭鹿引,秋林果熟与猿分。从来懒入桃源市,自酿松花日半醺。
庚戌秋分
宋·韩琦
淅淅风清叶未凋,秋分残景自萧条。禾头无耳时微旱,蚊嘴生花毒渐消。钱迸嫩苔陈阁静,字横宾雁楚天遥。西园宴集偏宜夜,坐看圆蟾过丽谯。
明山楼即事
宋·吴惟信
城高楼又阔,不与别楼同。对此山千叠,陶然圣一中。秋声争起树,野色半沉空。后有登临约,留题愧未工。
洞仙歌·题横山草堂图
清·关锳
茅堂十笏,在晚山深处。门外萧萧水杨树。界琅玕多少、一半云栖,留一半、人与燕儿同住。侬家溪上屋,帘榭中间,也有青山乱无数。溪水半通桥,著个蜻蜓,还容得、竹床茶具。只可惜、秋.....
自青原回访敏叔几不相遇
宋·姚镛
晓汲三泉洗砚回,要看奇石立苍苔。骑驴应为寻诗出,放鹤还知有客来。一井清寒宜茗饮,千林黄落独梅开。他时老圃如能学,只乞山中橘本栽。
开化八景诗(其八)银渚月出
清·黄辉
新月涓涓影尚孤,渐移天际倩谁扶。片轮碾破秋千顷,永夜虚悬玉一壶。映渚易求丹桂种,沉波难觅水晶图。姮娥似念诗怀润,赠我清光满五湖。
刘閤舍迁居山中
宋·董嗣杲
玉粒荣途税驾难,遁栖山屋乐颜箪。写梅当画同谁赏,采菊成粮独自餐。五字诗成消兴晚,半缶酒熟抵秋寒。太空月色清如洗,多向疏林缺处看。
初冬御园即事
清·爱新觉罗·弘历
塞狝依然往返为,明窗惟觉白驹驰。山高水落无多子,菊瘦松坚又一时。觅句寒郊虽自得,翻书温室雅相宜。灾民泽国常廑念,惭愧何方救垫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