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
阳
后
二
日
同
叶
圣
野
襄
补
登
高
如
此
河
山
著
此
人
,
登
高
触
绪
总
伤
神
。
有
朋
共
洒
新
亭
泪
,
无
扇
能
遮
庾
亮
尘
。
白
雁
唳
时
来
绝
塞
,
黄
花
开
日
过
经
旬
。
传
闻
消
息
君
知
否
,
世
外
巢
由
作
凤
麟
。
节日
秋节
写景
抒情
怀古
情感
友情
写山
译文
1、在这如此壮美的河山之中,有这样一个人,每当他登高远望,总是触景生情,感到悲伤。
2、有朋友一起洒下新亭的泪水,没有扇子能遮住庾亮留下的尘土。
3、白雁悲鸣着从遥远的边塞飞来,黄花开满了日子已经过了十日有余。
4、你听说这个消息了吗?世外高人巢父和许由,已经化身为凤凰和麒麟了。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沈钦圻所作的《重阳后二日同叶圣野襄补登高》。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重阳节过后再次登高的情景,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首句“如此河山著此人”,表达了诗人对眼前壮丽河山的赞叹,同时也暗含着对自己能够亲历此景的自豪。接着,“登高触绪总伤神”一句,点明了登高时思绪万千,触动了内心的伤感情绪,为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定下了哀愁的色彩。“有朋共洒新亭泪”引用了“新亭对泣”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在面对人生或社会的不公、无奈时的共同悲伤之情。“无扇能遮庾亮尘”则以庾亮的典故,暗示了在无法改变现实的情况下,只能默默承受,无法逃避。“白雁唳时来绝塞,黄花开日过经旬”两句,分别描绘了白雁在荒凉边塞的哀鸣和菊花在深秋盛开的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寓意着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最后,“传闻消息君知否,世外巢由作凤麟”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消息的关注,以及对于隐居避世、追求理想生活的向往。这里“巢由”指的是古代隐士巢父和许由,而“凤麟”则是象征着高贵、纯洁的意象,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友情、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