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
柑
黄
苞
披
未
已
,
素
手
授
甘
多
。
齿
怯
霜
华
冷
,
皮
怜
玉
味
和
。
珍
消
骚
客
颂
,
香
解
美
人
酡
。
摘
得
横
枝
好
,
频
乘
大
雪
过
。
咏物
赞美
写果
写手感
写味感
情感
季节
冬天
动作
摘果
译文
黄苞还未完全打开,就已经有人递上了甘甜的果实。
牙齿因为接触到寒冷的霜华而感到寒冷,皮肤却因为玉般的美味而感到舒适。
这美味消解了文人的诗歌赞颂,那香味令佳人红晕流酒(注:“酡”表示醉酒的面红之色)。
摘下最好的部分(可能是指最漂亮的果子),常常是在大雪过后的时候享用。
赏析
这首诗《食柑》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食用柑橘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与生活情趣的高雅追求。首句“黄苞披未已”,描绘了柑橘果实外皮金黄,尚未完全剥开的状态,形象地展示了柑橘成熟时的诱人景象。接着,“素手授甘多”一句,以“素手”比喻采摘者的双手,既体现了采摘过程的轻柔与细致,也暗示了柑橘的甜美与丰富。“齿怯霜华冷,皮怜玉味和”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柑橘的口感与质地描绘得生动而具体。前句“齿怯霜华冷”形容咀嚼时感受到的清新与凉爽,后句“皮怜玉味和”则表达了对柑橘皮与果肉之间和谐味道的喜爱与赞美。“珍消骚客颂,香解美人酡”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骚客”与“美人”的形象,将柑橘的珍贵与香气与文人雅士及女性之美相联系,不仅突出了柑橘的美味,更赋予了其文化与情感的深度。最后,“摘得横枝好,频乘大雪过”两句,以采摘柑橘的场景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季节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与热爱。通过“大雪过”这一细节,不仅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柑橘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食物本身的美味与诱人之处,更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美学的独特理解和对自然之美的深情礼赞。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陈公哲梅花百咏(其二)
宋末元初·戴表元
雪后西湖空碧波,酒徒消散也无多。白头醒眼春风里,奈此梅花百咏何。
荔支(其六)
明末清初·屈大均
摘来经宿尤甜美,日气全消色尚丹。一片冰霜凝火实,正阳津液吸来寒。
城南寻梅得绝句四首(其四)
宋·陆游
篱边细路竹间庵,一段风流擅剑南。吾国以香为佛事,客来试向鼻端参。
至日
明·周伦
归来至日三年过,物色年来好应期。红著江梅初点点,黄肥园橘尚垂垂。五纹旋续针头线,半局能添指下棋。忽报前星照天下,一阳来复正当时。
江梅行
元·郝经
江城画角吹吴霜,破月著水天昏黄。波澄烟妥林影澹,双梅带雪横溪塘。此时承平风物盛,家家种玉栽琳琅。朝来伴使宴江馆,银瓶乱插吹银管。霏微香雾入红袖,零乱春云绕金碗。都将和气变.....
次韵德升尚书永庆阁后观梅之作
宋·綦崇礼
托根层石下,閟艳重檐阴。爱日少回照,淑气潜相寻。入牖暗香上,俯栏重蘤深。孤绝迥多态,繁秾徒满林。怪君独吟赏,却酒不为斟。应曾共花约,遂拟合朋簪。雪意殊未已,寒英虞见侵。闻.....
食鳆
宋·孔平仲
风流东武鳆,三月已看花。及冬稍稍盛,来自沧海涯。味腴半附石,体洁不藏沙。被之以火光,何幸挂齿牙。一举连十头,不复录鱼虾。海物类多毒,惟汝性则佳。清水洗病眸,七九为等差。况.....
小景
明·刘珝
罗浮梦断夜窗虚,一曲焦桐乐有馀。从此南枝消息到,梅花如雪遍庭除。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