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
贤
山
居
十
首
(
其
三
)
潦
倒
一
枝
筇
,
逍
遥
十
里
松
。
偶
逢
犊
鼻
叟
,
同
听
石
溪
钟
。
骤
雨
不
出
谷
,
晴
云
隐
乱
峰
。
忽
然
残
照
起
,
犹
见
金
芙
蓉
。
写景
山水
抒情
秋天
写雨
残照
秋天的山
对景色的赞美
闲适之情
情感流露
译文
潦倒地扶着一根竹杖,在十里松间自由自在地游走。
偶然遇到了一个牧童,与他一同听着从石溪传来的钟声。
暴雨即将来临但并未冲出山谷,晴朗的天空下隐约可见错落有致的山峰。
突然间夕阳西下,还能看到那金色的芙蓉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居住在栖贤山中的一段生活,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居的静谧与自然之美。首句“潦倒一枝筇,逍遥十里松”以“潦倒”形容筇杖,暗示了诗人生活的简朴与自在,而“逍遥十里松”则描绘出诗人漫步于松林间的悠闲与自由。接着,“偶逢犊鼻叟,同听石溪钟”一句,通过偶遇一位老者,共同聆听山间溪流的钟声,营造了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骤雨不出谷,晴云隐乱峰”描绘了山谷中的天气变化,骤雨虽至,却未影响山谷的宁静,晴云遮蔽了杂乱的山峰,更添了几分神秘与幽深。最后,“忽然残照起,犹见金芙蓉”一句,以夕阳余晖中依然可见的金色莲花,象征着生命之美的永恒与不灭,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深眷恋和赞美。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以及对生活质朴美好的追求。
猜您喜欢
化州道中寄时子
明末清初·屈大均
林深多直木,水涨失清溪。野草白成路,山花红作泥。卧惊松子落,行畏夕阳西。跋涉因何事,图君玉手携。
宿桐城驿二首(其二)
宋·刘安上
桐溪古驿闻来久,我到梅黄雨细时。砌下流泉无复有,空馀松柏覆檐垂。
秋夜雨中过黎氏山房(其一)
明·梁有誉
偃蹇复何为,把经倚庭树。忽惊山鸟喧,登楼看秋雨。
万竿烟雨图为侍读曾鹤龄作
明·金幼孜
平生爱佳竹,常有江南情。忽此见新图,玩之有馀清。千竿挺寒玉,一片潇湘青。离离紫凤梢,尚与烟云平。依微拂厓石,隐约入杳冥。声杂瀑泉小,色映寒溪明。茆亭亚苍雪,美韵谐琴声。旁.....
度石门山
唐·杜审言
石门千仞断,迸水落遥空。道束悬崖半,桥欹绝涧中。仰攀人屡息,直下骑才通。泥拥奔蛇径,云埋伏兽丛。星躔牛斗北,地脉象牙东。开塞随行变,高深触望同。江声连骤雨,日气抱残虹。未.....
次韵括苍太守黄侍御种竹(其一)
宋·张扩
先生铁面石为肝,不著繁华眼底看。近学仙翁誇种玉,未多楚客解纫兰。穿窗月影蛟蛇乱,掠枕秋声风雨寒。谁信孤根会埋没,赋诗新有老方干。
风雨驴上三首(其二)
元末明初·蓝智
处处江湖行路难,东风鼓角满云端。蹇驴破帽青山下,翠木苍藤暮雨寒。
栖霞会饮诸僚
宋·曾惇
月近中秋好,风因小雨清。山眉烟外远,江练夜深横。我病自不饮,君诗俱有声。放歌能取醉,不必唤嘉荣。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