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写景抒情
边塞战事
山水场景
怀古抒情
情感
思乡

译文

译文:战乱纷争,满地干戈,我向南方寻觅,只见烟雾弥漫的水面遥远无边,两岸的尘土隔断了视线。
译文:难以在三生的轮回中寻求到父母的踪迹,又有谁能从五级的地位中决定君臣的关系呢?
译文:借着风势摇动船桨,穿越楚天云海,借着江上的月光频频照耀,我找到了回家的路。
译文:我也永远怀念着庐山的山顶,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与你一同在蠡湖的春光中泛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战乱与离散的感慨,以及对和平与回归的渴望。首联“干戈满地竟南询,烟水迢遥隔岸尘”以“干戈”象征战争,以“烟水”和“隔岸尘”表现了距离与阻隔,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人民生活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颔联“难向三生求父母,谁从五位定君臣”运用了佛教中的“三生”概念,表达了对家庭和秩序的深切怀念与呼唤。同时,“五位”可能暗指五行或五伦,进一步强调了社会秩序和个人关系的重要性。颈联“因风荡桨楚云淼,借径还乡江月频”描绘了一幅乘风破浪、归途中的景象,通过自然界的美好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未来的期待。诗人借助自然之力,寻找回归之路,月光下的江面仿佛为他指引方向。尾联“我亦永怀庐岳顶,何年同泛蠡湖春”表达了诗人对庐山(庐岳)的怀念,以及对未来能够与友人一同泛舟蠡湖享受春天美景的憧憬。这里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相聚的期盼,体现了诗人情感的深沉与复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现实困境的深刻洞察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具有浓郁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猜您喜欢

江倅出家乐
宋·史浩
沈沈春酌话绸缪,花月行船看拍浮。手束柔荑调雁柱,袖翻纹锦出香毬。未攀青子犹如豆,欲脍赪鳞始上钩。蓬岛古来无觅处,我曹今此得真游。
秋夜僧舍闻猿
唐·崔涂
哀猿听未休,禅景夜方幽。暂得同僧静,那能免客愁。影摇云外树,声袅月中秋。曾向巴江宿,当时泪亦流。
夜闲
唐·元稹
感极都无梦,魂销转易惊。风帘半钩落,秋月满床明。怅望临阶坐,沈吟绕树行。孤琴在幽匣,时迸断弦声。
咏怀(其七)
明·林鸿
一襟离恨暗魂消,閒却鸣鸾白玉箫。燕子不来春事晚,数株杨柳暗红桥。
青云楼
明·郑鹏
青云楼上日徘徊,风景平临四面开。宿雾每将城锁断,夕阳长送鸟飞回。万家烟火湖山里,千里帆樯浦溆隈。几度辄兴乡国思,援毫欲赋愧非才。
或遗扬州芍药者用元韵二首(其二)
宋·洪刍
可堪春恨似悲秋,把酒驱愁转益愁。飞尽柳花怜逐客,始知春色到汀洲。
敕目至家兄蒙淮南仆射杜公奏授秘校兼节度参谋同书寄上
唐·窦庠
朝市三千里,园庐二十春。步兵终日饮,原宪四时贫。桂树留人久,蓬山入梦新。鹤书承处重,鹊语喜时频。草奏才偏委,嘉谋事最亲。榻因徐孺解,醴为穆生陈。卫国今多士,荆州好寄身。烟.....
祝英台近·孤馆积阴,独居无作。黄子芾孝廉持晓风残月图便面属题,爰赋此词以掳归思
清·周星誉
暗潮生,纤月暝,解榜越江口。脉脉新愁,堆上短亭柳。有人玉笛声中,罗衾如水,这归梦、比莺还瘦。正僝僽,道是芳草吴天,何处重回首。烛冷香温,滋味尽消受。可怜落尽桃花,春寒孤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