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
春天写景
花月写景
怀古抒情
佳节写景
赞美写景
山水写景
情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的一次宴饮活动,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首句“沈沈春酌话绸缪”以“沈沈”形容宴会的氛围深沉而庄重,春日的美酒与友人之间的细语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和谐的场景。接下来,“花月行船看拍浮”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浪漫的夜晚,花影摇曳,月光如水,行船在这样的美景中缓缓前行,船上的乐声与水面的波光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手束柔荑调雁柱,袖翻纹锦出香毬”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宴会上的音乐表演。乐师们手持柔荑(可能是乐器),调弦拨弄,音符跳跃;而舞者则身着华丽的纹锦衣裳,轻盈地旋转,手中的香毬随风飘扬,香气四溢,增添了宴会的雅致与欢愉气氛。“未攀青子犹如豆,欲脍赪鳞始上钩”这两句则转向对美食的描写。未成熟的果实如同豆粒般小巧,还未到收获之时;而想要品尝美味的鱼肉,必须等到鱼儿上钩,经过烹饪后才能享用。这里不仅体现了对食物的期待与珍惜,也暗含了生活的哲理——美好的事物往往需要耐心等待与精心准备。最后,“蓬岛古来无觅处,我曹今此得真游”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次宴会的感慨。蓬岛,传说中的仙山,常用来比喻仙境或理想之地。诗人感叹,这样的美好时光和聚会,仿佛是仙境般的存在,难以寻觅,但今天能够亲身体验,实属难得的幸福。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宋代文人雅士在春日宴饮中的生活情趣与审美追求,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史浩

652首
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猜您喜欢

王子荣过家上冢
金末元初·李俊民
暂令元戎小队行,尽驱春色入山城。葱葱佳气随轩盖,袅袅高风卷旆旌。题柱桥边男子志,散金闾里故人情。贵游前后知多少,不使堂虚昼锦名。
或遗扬州芍药者用元韵二首(其二)
宋·洪刍
可堪春恨似悲秋,把酒驱愁转益愁。飞尽柳花怜逐客,始知春色到汀洲。
四月一日同黄君启饮高堰徐氏偶题
明·朱升
层云黯黯愁春风,昨夜子规春树东。客怀为此不肯醉,长途俗子来憧憧。鸣笛考鼓摇旌旗,射福媒利神鬼丛。乃知今日四月朔,光阴客子嗟飘蓬。前溪妇女立欲渡,长裙短衫照溪红。溪北亦有青.....
春兴(其十八)
明·黎景义
积雨空林烟火迟,百年世事不胜悲。少陵老去忧多病,庾信哀时尚有词。绿树碧檐相掩映,南园北第两参差。平生家国萦怀抱,泪湿春衫鬓脚垂。
和老杜曲江对酒诗韵闲遣
明·熊卓
野老山云去复归,沧江心事与依微。高天院落风花乱,迟日楼台燕雀飞。病里岂知人事改,忧来翻念宦情违。春光日日催行棹,草色河边上客衣。
早春雷?林招集西郊
明·佘翔
乘春多载酒,把臂竹林中。草细沾新雨,池平漾午风。人家多社曲,鸡犬似新丰。肯惜如泥醉,劳生叹转蓬。
集古·自遣
金末元初·李俊民
南路蹉跎客未回,山桃野杏两三栽。逢春渐觉飘蓬苦,更向花前把一杯。
冬日过道上人旧房
宋·翁卷
已知超众相,假质任成灰。房是他僧住,门无旧客来。冰乾半池水,花落一根梅。犹是疑行脚,何年见却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