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
古
·
自
遣
南
路
蹉
跎
客
未
回
,
山
桃
野
杏
两
三
栽
。
逢
春
渐
觉
飘
蓬
苦
,
更
向
花
前
把
一
杯
。
写景抒情
春天写景
怀古抒情
田园写景
写花
桃花
情感
思乡
抒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南行的旅人在春天里孤独徘徊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感慨与自我慰藉的意味。首句“南路蹉跎客未回”,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一个在南路上徘徊的旅人,尚未归家,暗示了其内心的彷徨与无奈。这里的“蹉跎”一词,既指时间的流逝,也暗含了旅途的艰辛与不顺,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次句“山桃野杏两三栽”,以自然界的春景作为背景,山桃与野杏的盛开,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然而,“两三栽”这一数量词的使用,又给人一种零星、稀疏的感觉,与前一句的“蹉跎”相呼应,营造出一种既生机勃勃又略显凄凉的氛围。第三句“逢春渐觉飘蓬苦”,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感受。春天的到来,本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但对于诗人来说,却如同漂泊的蓬草一般,感到苦涩与无助。这里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通过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孤独与挣扎。最后一句“更向花前把一杯”,则是诗人在面对自然美景时的一种自我慰藉。在花前举杯,既是对自己遭遇的一种释怀,也是对美好事物的一种珍惜。这一举动透露出诗人虽身处逆境,但仍能保持乐观态度,寻找生活中的小确幸,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旅人南行途中所见之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其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复杂心境和积极态度,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李俊民
872首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猜您喜欢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哭雪湖四首(其三)
明·谢迁
西江桃李满门墙,香社归来鬓未霜。雅志可能随俗改,閒情祗为作诗忙。苦吟身与春光去,惇德门延世泽长。也欲招魂歌楚些,临风呜咽不成章。
江倅出家乐
宋·史浩
沈沈春酌话绸缪,花月行船看拍浮。手束柔荑调雁柱,袖翻纹锦出香毬。未攀青子犹如豆,欲脍赪鳞始上钩。蓬岛古来无觅处,我曹今此得真游。
望江南/忆江南
宋·欧阳修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长安逢隐者
唐·于武陵
征车千里至,碾遍六街尘。向此有营地,忽逢无事人。昔时颜未改,浮世路多新。且脱衣沽酒,终南山欲春。
临江仙
宋·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惜黄花慢·晴郊访菊
清·陈维崧
郭外烟林。趁板桥夹浦,迤逦秋寻。溪翁陇口,半畦嫩蕊,园丁屋角,数亩浓阴。离披开坼铺如锦,纵藻耀、偏觉萧森。选野岑。倚风藉草,隔涧捶琴。浊醪无伴孤斟。渐林霏小结,岩翠将沈。.....
夜雨遣兴
宋·汪藻
风雨鸣窗报客知,还孤月底探梅期。泉声犹自断还续,遥想栖禽无定枝。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