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写景
咏物
月亮
秋景
山水
抒情
赞颂
地点
名胜
寒露时节

译文

上天借来秋色洗濯着美丽的画卷,挑着山泉醉倒在有月亮的碧绿山间。
如果是为嫦娥招来清幽的友人,不知不觉中冰轮似的圆月映照着大夫的形象。
蟾蜍的影子在藤萝中显得破碎,海浪的声音和着月宫中孤独的乐曲。
寒松的团团翠色也显得寒意逼人,仿佛用扫帚扫过一样,月亮倒映在玉壶般的天空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夜下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首联“天借澄秋濯画图,担泉醉月碧山隅”以“天借”二字开篇,巧妙地将自然界的秋色与人间的活动联系起来,仿佛天空赋予了大地一幅精美的画卷。接着,“担泉醉月”描绘了人们在月光下汲水的场景,既体现了生活的日常,又增添了诗的浪漫色彩。“碧山隅”则点明了地点,使画面更加具体生动。颔联“若为娥素招清友,不觉冰轮映大夫”运用拟人手法,将月亮比作“冰轮”,并以“大夫”相称,既形象又富有文采。这里“清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诗人似乎在说,月亮邀请了清雅的朋友共赏这美妙的夜晚,不知不觉中,月亮的光辉映照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颈联“蟾影流于萝薜碎,涛声和入广寒孤”进一步描绘了月夜的景象。月光洒在藤蔓上,形成斑驳的光影,与远处的海浪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幽静而又神秘的世界。这里的“广寒”指代月亮,与“蟾影”呼应,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想象空间。尾联“团团也是寒松色,故扫长空倒玉壶”以“团团”形容月亮的圆润,与“寒松色”相对应,暗示了月光如松树般清冷而高洁。最后两句“故扫长空倒玉壶”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月光比作从天空倾倒下来的玉壶中的美酒,既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明亮与纯净,也表达了诗人对月夜美景的赞美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以及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情赞美。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是明代文人诗作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猜您喜欢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虎岩听竹
清·陈玉衡
虎岩名胜本天开,谁种琅玕引我来。为爱谈禅参玉版,却教送韵出花台。声疑风雨秋将半,梦到潇湘冷作回。惟有山僧饶雅趣,伴君洒落绝尘埃。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月黄
明末清初·屈大均
月黄含雨气,隐映画楼前。笛向寒光起,声随素影传。海风青作冻,渔火白成烟。宿鸟惊梧叶,愁人又不眠。
夜宿三台东杨炼师
明·刘崧
三台山祀净明君,香火新从葛井分。案上道书秋后写,空中仙乐夜深闻。星垂天近连青野,雨过山空起白云。更有雷坛人不到,十年珠树鹤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