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情感
春日思乡
四季变换
抒情
情感

译文

天空的一角。南方的树枝对我情感依旧如往昔。情感依旧如往昔。
水面寒冷,烟雾稀薄,雾气轻柔,云彩淡薄。吹拂着花,品尝着花的香蕊,心中充满无处寄托的忧愁。
年华像流水般消逝,让人惊叹离别的苦楚。惊叹离别的苦楚。请春天留住,不要让春天花落飘零。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孝祥的作品,名为《忆秦娥》。从艺术风格来看,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中国古典诗歌手法,以深情的笔触描绘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爱情的不舍。开篇“天一角,南枝向我情如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自己心中的柔情。这里,“天一角”暗示了一种孤寂与渺小,而“南枝向我情如昨”则是用具体形象表述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仿佛那些瞬间的情感依旧鲜活。接着,“水寒烟淡,雾轻云薄”,这种景物描写营造了一种淡远朦胧的氛围,让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孤独。诗人的情感在这样的环境中变得更加凄清。“吹花嚼蕊愁无托”一句,通过对细微花朵被风吹动的情景,表达了内心深处的烦恁和无处寄托的寂寞之情。诗人将自己的感情与自然界相连,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年华冉冉惊离索”一句,则是对时光流逝和离别苦楚的感慨。这里,“年华冉冉”形容时间的缓慢流逝,而“惊离索”则表达了一种突如其来的离别,带有一丝哀伤。最后两句,“倩春留住,莫教摇落”,诗人似乎在向春天发出了请求,希望能够留住这短暂而美好的时光,不让它轻易消逝。这不仅是对自然的眷恋,也是对过去美好记忆的一种执着。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深入挖掘,展现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的无限留恋,以及面对离别时那种无法排遣的哀愁。

张孝祥

639首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1][2],卜居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为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父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张孝祥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状元及第,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宋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又为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颇有政绩。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乾道六年(1170年)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仅三十八岁。汉族,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猜您喜欢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十二时·偶忆
清·陈维崧
绵濛二月如酥雨,做出销魂天气。更独客、冷清清地。拚只向、红篝倚。灯灺香焦,天寒酒醒,往事难提起。想那日、元夜迷藏,禊日秋千,人在绿杨丝里。更当初、戟门嬉戏。一部烟花轶记。.....
摘红英·春雨惜花
清·龚翔麟
春宵永。兰缸烬。绿窗忽讶花无影。衾嫌薄。眠难著。起拓蝉纱,腕酥先觉。窥苔径。香泥润。海棠未卜飘零甚。晓风恶。晴还莫。最怜冷了,秋千红索。
何计部粤桥召宴淮上
明·陈迁
十年京洛风尘客,此日津前独泛舟。淮海鱼龙春梦暖,楚天烟雨雁声愁。坐邀明月临仙署,醉把残英感素秋。倾盖不知归路暝,停云芳树独淹留。
锁窗寒/琐寒窗·春暮用美成韵
宋·赵必?
乳燕双飞,黄莺百啭,深深庭户。海棠开遍,零乱一帘红雨。绣帘低、卷起春风,香肩倦倚娇无语。叹玉堂底事。匆匆聚散,又江南旅。春暮。人何处。想歌馆睡浓,日高丈五。旧迷未醒,莫负.....
次韵见访
明·陈献章
春晓不扃岩上扉,绕阑红紫欲开时。花来劝饮谁禁得,天不能歌人代之。沧海汇为双带绕,青山高起百重围。赤泥居士来相访,袖取云笙月下吹。
题马麟花卉小帧(其二)上苑韶光
清·爱新觉罗·弘历
半臂江山犹可撑,韶光上苑正怡情。了知衣紫胜衣白,不见山人觌面迎。
春日诗
南北朝·萧纲
花开几千叶,水覆数重衣。蝶飏萦空舞,燕作同心飞。歌妖弄曲罢,郑女挟琴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