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
抒情
历史怀古
哲思
赞美
评价
传颂之辞
人生
隐逸

译文

我没有辅佐君王的才能,自然应该辞去高官厚禄。
虽然我不侍奉王侯,但这并不足以让我傲视当时的社会。
我所处的是明盛的时代,可以随心所欲地生活。
如果有故人成为天子,我会根据时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即使是至高无上的君主,也会对平民百姓表示关切,亲切地交流心意。
这样可以借机教化世人,不要让浮躁和竞争滋生。
最终我成为了被世人尊崇的高尚名士,一代又一代的人效仿我。
我能改变东汉的风俗,各人都怀有耿直不屈的姿态。
山林间互相题字留名,时值国家衰败,遭遇战乱。
这反而让坚守节义的人士被随意拘捕囚禁,法律不公。
由此可知,一个国家的风气,在其开创之初就已经决定了。
隐居生活也有其时运和命运,我庆幸自己能如丝一般隐于桐江之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物在面对权力与隐逸之间的抉择时的内心世界。诗中人物虽然没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却也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官职,选择了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他虽然远离了王侯将相的权力中心,但并未因此而自满,反而在这样的生活中找到了真正的自我。诗中提到,尽管身处盛世,他依然能够保持自己的本性,享受着宁静的栖息之地。当他的老友成为天子后,他并没有因为地位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态度,而是顺应时势,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倡导一种不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希望以此来净化社会环境。诗中还提到了历史上的东汉时期,那时的隐士们以其高洁的品质影响了整个社会。然而,在后来的时代,这种风气似乎被某种力量所破坏,使得原本坚守节义的隐士们也受到了牵连。这让人反思,开国初期那种良好的风气是如何逐渐消失的。最后,诗人感慨道,隐居是否真的取决于个人的命运和时机?或许在桐江边垂钓,便是对这种复杂生活的一种最佳诠释。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对理想人格和社会风气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