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
励志
怀古
读书
哲理
赞美
写景

译文

凤幄(皇家的帷帐)云开,显露出日月般的文采,九霄之上鸣跸声起,声音从虞庠(古代学校)传来。
朝中英俊的官员们排列成行,如同鸿雁成列,拱卫着极点的名臣们,他们的玉质印章在阳光下闪耀前行。
询问贾生(指汉代学者贾谊),他的学问称誉五学(古代学问的分类),向戴圣(汉代儒家学者)祈求智慧,赞美其理论之美可与三王(古代的三位贤君)相媲美。
君王的心早已领悟了周公的戒言,国家的安危自然可以从这一堂之上的决策中得到保障。

赏析

此诗描绘了皇帝亲临太学的盛大场景与深远意义。首句“凤幄云开日月章”,以“凤幄”象征皇帝的尊贵,云开日月则寓意光明正大,展现出皇帝莅临太学的庄严与神圣。接着,“九霄鸣跸下虞庠”描绘了皇帝驾临时的壮观景象,鸣跸之声响彻云霄,显示出皇家的威严,而“虞庠”则是古代学校的代称,此处指代太学,形象地表现了皇帝对教育的重视。“朝元俊士鸿成列,拱极名臣玉照行”两句,描述了皇帝与群臣、学者齐聚一堂的场景,俊士们排列有序,名臣们恭敬站立,形成一幅和谐庄重的画面。这里不仅体现了皇帝对人才的尊重,也展现了朝廷的团结与秩序。“问道贾生称五学,乞言戴圣美三王”则进一步揭示了皇帝亲临太学的目的,即向贤士求教,学习治国之道,同时表达了对古代圣王智慧的崇敬,以及对儒家经典的高度评价。这不仅是对知识的渴求,也是对历史智慧的传承与借鉴。最后,“上心夙悟周公戒,天下安危自一堂”点明了皇帝的心志与责任。通过与学者的交流,皇帝深刻理解了周公的告诫,认识到国家的安危在于君主的智慧与德行,因此在太学这一神圣之地,皇帝的决策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兴衰。这句诗深刻地体现了皇帝对于国家治理的深思熟虑和高度责任感。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宋代皇帝亲临太学,与学者交流,寻求治国之道的场景,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对儒家文化的尊崇。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