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
颂
七
十
六
首
(
其
二
十
四
)
见
见
之
时
,
羯
谛
羯
谛
。
见
非
是
见
,
波
罗
羯
谛
。
见
犹
离
见
,
波
罗
僧
羯
谛
。
见
莫
能
及
,
菩
提
萨
婆
诃
。
禅意哲理
佛教偈语
哲理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佛教僧人释子益所作的偈颂,它采用了佛教禅宗的语言和修行理念。"见见之时,羯谛羯谛",这里的"见"并非指日常眼见之物,而是指对事物的认知或意识。"羯谛"是梵文,意为"真实"或"正道",强调观察事物的真相。接下来的"见非是见,波罗羯谛",进一步指出这种"见"并非实见,而是超越了对现象的执着,趋向于真理的彼岸——"波罗羯谛",即涅槃。"见犹离见,波罗僧羯谛",意思是即使有所领悟,也应超越这个领悟,达到无分别的境地,即"波罗僧羯谛",整个佛法的究竟解脱。最后的"见莫能及,菩提萨婆诃",表达了对无上智慧的追求,"见莫能及"意味着没有任何认知可以触及到佛的境界,"菩提萨婆诃"则是对觉悟者的赞叹和祈愿。总的来说,这首诗引导读者在修行中超越表象,直指心性,追求真理与解脱。
猜您喜欢
偈颂一一二首(其五十一)
宋·释清远
言无言言,不费唇舌。未说之法,林中之叶。
南游八首(其七)
明·曹于汴
佛子金身三丈五,袒肩垂手观下去。莫怪当年著眼高,等閒岂识群生苦。
送言上人往见径山老十四韵
宋·张元干
忽辞鼓山行,便作径山去。道人孤飞云,腰包咄嗟具。两边兄弟间,杨岐一条路。禅许众人参,院要大家住。无是亦无非,何喜复何怒。同粥鼓斋钟,等灯笼露柱。佛眼接竹庵,云门透圆悟。尔.....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一三五)
宋·释广闻
智门莲花,赵州庭柏。不用低头,思量难得。
偈颂七十六首(其七十五)
宋·释子益
有一则语,久欲拈出。未动舌头,遍界狼藉。且作么生收拾。
偈三十五首(其二十一)
宋·释祖珍
九夏斯临结集时,满堂云水复明谁。若言相见交肩过,未免依前落见知。
禅人写真求赞(其二十五)
宋·释正觉
野水秋自瘦,枯山春复肥。胡床放得稳,默默坐亡机。电流柄拂,云入田衣。位分偏正兮,道出离微。
偈颂二十五首(其十五)
宋·释道璨
溪东是国王水草,溪西是国王水草。随分纳些些,佛法休寻讨。堪笑水潦和尚,枉被马师踏倒。荐福与么告报,犹较王老师一线道。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