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
萨
蛮
(
其
七
)
回
文
下
帘
低
唤
郎
知
也
。
也
知
郎
唤
低
帘
下
。
来
到
莫
疑
猜
。
猜
疑
莫
到
来
。
道
侬
随
处
好
。
好
处
随
侬
道
。
书
寄
待
何
如
。
如
何
待
寄
书
。
婉约抒情
闺怨情感
回文
译文
(低垂的帘幕后面有人轻声呼唤)郎君啊,你也知道我在唤你。你也知道是我低声唤你,帘幕下的人儿啊。你来到我这里,不要疑惑和猜疑。
不要因为猜疑而不到我这里来。我告诉你,我随处都很好。我随处都好的地方,我告诉你。
写信寄出后不知会怎样。不知怎样等待回信的到来。
赏析
这首清代丁澎的《菩萨蛮·其七》回文词,以其独特的形式展现了词人的巧妙构思和情感表达。词中通过反复咏叹“下帘低唤郎知也”和“猜疑莫到来”,描绘了一种含蓄而微妙的情感交流。女子轻轻放下帘幕,低声呼唤心上人,暗示着期待与不安。她希望对方能理解她的行动,但又怕引起误解。接着,她表白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愿意与对方分享美好,同时也暗示着对沟通方式的探讨。“书寄待何如”与“如何待寄书”形成呼应,表达了对书信往来的好奇与期待,以及对感情交流方式的思考。整首词以回文的形式,既增添了趣味性,又强化了情感的缠绵悱恻,体现了词人在传统文学技巧上的独特运用。
丁澎
272首
丁澎(1622~1686)字飞涛,号药园,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初著名回族诗人。其祖父丁鹤年是明朝(1368~1644)著名诗人。与同乡吴百朋、陆圻、紫绍炳、陈廷会、孙治、沈谦、毛先舒、虞黄吴、张纲孙合称为“西岸十子”、“西泠十子”。
猜您喜欢
苏幕遮·回廊听鞋底声
明末清初·董以宁
月初沉,星欲滴。一带回廊,曲曲犹能觅。暗数栏杆应六七。听遍行踪,不是伊家屧。步偏那,行转怯,似待如迎,却是来时节。半晌消停怜窄窄。两瓣轻莲,晓起看无迹。
玉楼春(其四)
宋·晏几道
清歌学得秦娥似,金屋瑶台知姓字。可怜春恨一生心,长带粉痕双袖泪。从来懒话低眉事,今日新声谁会意。坐中应有赏音人,试问回肠曾断未。
水龙吟
宋·丁宥
雁风吹裂云痕,小楼一线斜阳影。残蝉抱柳,寒蛩入户,凄音忍听。愁不禁秋,梦还惊客,青灯孤枕。未更深,早是梧桐泫露,那更度、兰宵永。空叹银屏金井。醉乡醒、温柔乡冷。征尘倦扑,.....
清平乐
宋·陈睦
鬓云斜坠。莲步弯弯细。笑脸双蛾生多媚。百步兰麝香喷。从前万种愁烦。枕边未可明言。好是蓝桥再渡,玉篦还胜金钿。
玉楼春(其二)印眉
宋·欧阳修
半辐霜绡亲手剪。香染青蛾和泪卷。画时横接媚霞长,印处双沾愁黛浅。当时付我情何限。欲使妆痕长在眼。一回忆著一拈看,便似花前重见面。
河传(其一)
唐·顾夐
燕飏,晴景。小窗屏暖,鸳鸯交颈。菱花掩却翠鬟欹,慵整,海棠帘外影。绣帏香断金鸂鶒,无消息。心事空相忆,倚东风。春正浓,愁红,泪痕衣上重。
醉花阴
清末近现代初·潘飞声
窣地湘帘风细?。摇颤钗头凤。生怕照菱花,万斛春愁,压得眉尖重。秋千红索无心弄。坐久衣棱冻。但道不相宜,依旧花阴,难写当时梦。
捣练子
清·郑文焯
帘影静,粉香和。澹澹妆眉细细歌。今夜海棠花下酒,为谁风露得愁多。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