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
哲理
咏物
抒情
励志
写心

译文

黑龙之珠,黑龙之珠,光辉耀眼与凡物不同。
广阔天地无处寻,即便找到也非真珠。
珍珠本存,在沉浮之外,世人不识偏向外求。
走遍天涯终感疲惫孤寂,不如内观自心。
勿再寻觅,浪费时光,越求越失终归空。
好比口渴的鹿追阳焰,犹如疯子迷失道路。
需自内省,彻底明了,一旦悟透无需再打磨。
深知此珠非世间所得,不涉六道众生。
妄想追求,耗损精神,不如静处远离尘嚣。
心静意止珠自在,途中不必问他人。
自我迷失,珠仍在,黑龙从不变迁。
虽藏于五阴山中,实为世人自生懈怠。
不识明珠,屡屡丢弃,却在黑龙面前为客。
不识自身为主人,舍弃黑龙他处寻找。
确认宝藏,珍惜自我,此珠本是真我。
拾得把玩,乐趣无穷,方知黑龙本富饶。
若能领悟黑龙珠之后,这珠即在我身中。

赏析

诗中的“骊龙珠”象征着智慧和内在的光芒,诗人通过对它的描绘,表达了对精神追求的深刻认识。诗句“十方世界无求处,纵然求得亦非珠”,指出外在的寻求都是徒劳,真正的智慧和价值不能从外界获得。“珠本有,不升沉,时人不识外追寻”则强调了内在之物不应被世俗所左右,也不需要通过外部的努力去获取。诗人还用“渴鹿趁阳燄”、“狂人在道途”等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盲目的追求和无谓的精神消耗。他们提醒人们应“自迷失,珠元在”,即认识到内心的宝贵,不应被外界的干扰所蒙蔽。最后,“拈得玩弄无穷尽,始觉骊龙本不贫”表达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极致享受和充实感。“若能晓了骊珠后,只这骊珠在我身”则是诗人的自白和领悟,是对内在智慧的坚守和认同。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骊龙珠”的探讨,阐述了一种超脱物欲、回归本真的精神追求。它不仅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也展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特有的哲理和审美趣味。

天然

5首
姓氏里居。少入法门,先参马祖道一,祖为立名。又师石头希迁禅师受戒法。居天台华顶三年,礼国一大师。宪宗元和中上龙门山,与庞居士、伏牛禅师为物外之交。曾于洛阳慧林寺燃木佛御寒,名震都下。十五年卜南阳丹霞山结庵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悯农二首(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