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咏
五
首
(
其
二
)
一
家
五
十
口
,
一
郡
十
万
户
。
出
为
差
科
头
,
入
为
衣
食
主
。
水
旱
合
心
忧
,
饥
寒
须
手
抚
。
何
异
食
蓼
虫
,
不
知
苦
是
苦
。
社会生活
生活哲理
田园
亲情
译文
一个家庭有五十口人,整个郡有十万户人家。
出去要负责赋税徭役,回来要养家糊口。
无论是水灾还是旱灾都要担忧,遇到饥寒交迫需要亲手抚慰。
这与吃蓼虫的虫子有何不同,它们不知道苦就是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担任地方官吏时的深切感受和责任感。"一家五十口,一郡十万户"表明了作为地方官员所承担的庞大家庭与众多百姓的重托,展现了他们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出为差科头,入为衣食主"则强调了他们在外处理各种政务,在家中管理家族经济的双重角色。"水旱合心忧,饥寒须手抚"一句,生动地表达了官员对于自然灾害和百姓生活困苦的关切之情。他们不仅要为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操劳,也要在遭遇洪水或干旱等天灾时,尽力安抚民心。最后一句"何异食蓼虫,不知苦是苦"则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职责的深刻认识。"食蓼虫"形象地描绘了一种不自觉中承受痛苦的状态,暗示着即便是在高位的人,也可能不完全意识到自己的辛酸与付出。整首诗通过对比官员与百姓的生活状态,以及官员内心深处的忧虑和责任感,表现了白居易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他个人对于为民服务精神的坚守。
白居易
2943首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任职期间,表现出了卓越才干和良好的治国思想,为唐朝政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
猜您喜欢
暮秋由一面山之金州长甸铺作(其六)
清·多隆阿
闻鸡复命驾,早渡碧流河。再行三五里,村小枕山阿。桥横东西涧,场筑南北坡。老农呼岁歉,害稼暑雨多。适逢三叉路,未敢率尔过。停车子细问,周行亦不讹。在原碾白草,踰岭陟翠螺。牧.....
和因上人午睡韵
宋·王之道
多谢高人问起居,惠然相过共秋蔬。栖栖众且疑夫子,碌碌谁知效阿奴。老去睡乡还积欠,君来诗社责新逋。便便一觉南窗午,短簟方床意不疏。
德兴邑廨石刻(其二)
宋·无名氏
我田我地,我桑我梓。只知百里,不知千里。我饥有粮,我渴有水。百里之官,得人生死。孤儿寡妇,一张白纸。入著县门,冤者有理。上官不嗔,民即欢欣。上官不富,民免辛苦。生我父母,.....
清平乐·为余越园题归砚娱亲图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江山如此。多少人间事。绿酒高堂欢彩戏。以外般般无味。闲居即目多佳。良辰尽入余怀。看取四时图画,天然不用安排。
寄静林别墅胡进士兄弟
唐·贯休
见说山居好,书楼被翠侵。烧熛汀岛境,月色弟兄吟。犬吠黄椑落,牛归红树深。仍闻多白菌,应许一相寻。
田水歌二首(其二)
明·黄渊
田水活活,上沟落下沟,人家兄弟不相周。
暮春杂咏八首(其八)
宋·曾协
隔岸连平野,邻家背短城。海风无日息,楚水照人清。有子能干禄,全家可代耕。饭馀无一事,更觉胜平生。
象山社缘麓行至郁水上沙溪乃反夜已向残
清·朱次琦
水国森夜凉,明河落华甸。群动凄已寂,万象悄弥茜。村舂晚凌厉,戍火寒隐见。行野忻有适,发兴乃忘倦。高塍石切额,回溪路弯线。仰登屡蜷局,俯绕乍虫缘。浦溆渔家艇,松根网丝罥。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